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两手抓

2017年03月03日 14:28 | 作者:何畏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坚持融入法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以法治承载价值观,价值观才有可靠制度保障。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这样的部署、采取这样的举措,目的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律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法治是一种治理方式、制度形式和秩序状态。法律法规调节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行轨道和行为界限。良法是高尚价值观的载体,也是公民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保障。人们在接受法律法规的支持、约束和调节中感受、理解、体悟、认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只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具体利益矛盾的协调中形成普遍的价值共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当前,一些法律法规尤其是一些地方制定的政策法规,不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的甚至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抵触;一些部门和地方在执法、司法过程中还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符的现象。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涉及法治建设的不同层面。首先,必须在立法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律保证,理应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立法,使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比如,我们倡导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就要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公民权利;我们倡导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就要推动文明行为、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其次,必须在执法和司法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往往从具体的执法、司法中感受、理解、体悟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比如,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保障作用,司法不公是社会公正的致命性破坏力量。司法如果不公,人们就难以认同公正这一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明这一点:“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因此,我们必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必须在普法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需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中,让人们深刻认识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尤其是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强化规则意识、树立契约精神、遵循公序良俗,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价值观 核心 社会主义 人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