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交通拥堵已成中小城市痼疾 治堵缺资源更缺“脑洞”

2017年03月12日 20:55 | 作者:周宵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科学设置通行规则

2月28日,邯郸市民在市区中华大街与丛台路路口发现,路面上多出了两条奇怪的黄色分道线,这正是该市首条试用的“叠加车道”。

由于邯郸市中华大街机动车道两侧行道树横枝较低,导致大型车辆无法靠最右侧车道行驶,只能在直带右车道右转,而丛台路路口直行车通行量远超右转车辆,浪费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邯郸市公安交管局在该路段重新划线,设置起“叠加车道”:大型车按照黄色线右转,其他车按照白色线行驶。这样在原有的车道内叠加车道,既解决了大型车辆无法靠最右行驶的问题,也增加机动车进入直行车道的数量。

一改就灵!“叠加车道”试运行首日,仅上述路口道路通行能力就提升了约25%,效果明显。而这已经不是邯郸市交管局首次重新配置道路资源了。

邯郸交警创造性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据测算,设置直行待行区后,交叉口每小时可多放行约600辆车;经过“借道左拐”的利用时间、空间和信号配时,该市由原来25秒绿灯左转通行汽车5辆左右,变成现在20秒绿灯左转可通行15辆至20辆车,左拐通行量提高到3倍多。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修建立交桥造价高、占地大,实际困难太大。面对道路资源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效增长的现状,科学设置通行规则可以有效缓解道口通行压力。”邯郸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借道左拐”等做法是邯郸交警自主发明的,尚属国内城市首创。

创新思维科学治理

“开了这么多年出租车,现在走在街上却有些不会开了。”石家庄市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石家庄市区新增了多处禁左路口和单行道,并且限行时间也不一致,一开始还真不习惯,没少因为违法被扣分罚款。

不断增设单行道是治堵的无奈之举。治理拥堵无非“开源”“节流”两个途径,前者增加道路供给,但始终无法赶上私家车的增速,而城市道路也不可能无限制拓展;后者则要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实施限行以及在易拥堵路段设置为单行道等。

考虑到公共交通建设、快速路和环路建设等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治堵,不少地方交管部门就选择在“节流”上做文章,将道路资源充分盘活同样也是“开源”,邯郸交管部门创新通行规则就是一个最好例证。

“城市交通堵,管理者的思维不能堵。只要用心考察、科学配置,治堵的办法总是有的,让规划建设赶不上的用‘脑洞’来弥补。”邯郸市公安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6月,石家庄市公安交管局与高德地图开始在交通数据资源共享、交通数据分析、交通信息公众服务等领域开始全方位合作,双方共同建设“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交警可以利用该系统根据大数据提前研判,实时监测路段交通拥堵状态,第一时间派警进行疏导,实现了交通异常情况处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不少专家认为,治堵的根本之策还在于发展公共交通、提高绿色出行比例,这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一手把市民“推”向公共交通,一手把大家从小汽车里“拉”出来。(记者 周宵鹏)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交通 拥堵 中小城市 治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