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不仅仅担心吃什么——中国要进入该怎么吃的时代

2017年04月10日 17:33 | 作者:陈君石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业内专家就食品信息交流达成基本共识

2016年11月10日,在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主办、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食品三司的支持下,“食品信息交流新策略研讨会”邀请到业内专家、企业、监管者代表等,就有效食品信息交流的目的、目标、策略和方式等进行交流,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

会议总体上认为,“风险”这个名词具有天然的负面属性,容易使风险交流成为负面信息的载体,从而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紧张和担忧,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转变为“食品信息交流”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与会者建议,食品信息交流就是要拓展交流内容,它应该围绕食品的各种维度和属性展开,包括政府为提升食品监管水平做出的努力以及监管措施,以及食品行业在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努力;除了提醒公众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也要传播食品能带来的健康益处;还要教育公众如何正确地处理和烹调食物,避免食源性疾病以及不合理膳食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疾病。

食品信息交流应体现多方参与

应该说,客观分析和反思“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存在的局限,才能真正从观念上认可食品信息交流。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风险是需要经过科学评估的,是有标准和工具可依的,这就决定了交流主体主要是科学家和政府,并往往由其向公众单向传播。实际上,单向传播并不利于建立各方之间的互信。食品信息交流要以科学为基础,但更要强调政府、企业、媒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各自为战,同时要重视第三方平台发挥的润滑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话交流。

在过去,风险交流意味着“有风险才交流”,风险小或无风险往往不发声,最后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就是,政府和企业只在危机事件中被迫发声,沟通效果并不好。食品信息交流更强调在平时积极主动地与公众开展对话交流,重视食品生产、监督、消费全过程的信息交流。

加强能力建设,借助新媒体传播食品信息

当前,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出现给食品信息交流带来很大挑战,也带来很大的机遇。食品信息并非天然就能吸引公众去了解,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采取有针对性的交流策略,满足他们对食品信息的不同诉求。比如抓住热点,采用动漫、视频、直播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传播。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已非易事,面对内容更广泛的食品信息交流,更需要全面的能力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加大资源方面的投入和保障,比如,我们应当对官员、专家的沟通技巧进行培训,使其能向公众自如地解答热点问题,生动地传播科学进展。同样,也需要媒体记者加强培训,具备关于食品的科学知识,能够自觉地以科学为原则传播食品信息。

总之,2015年《食品安全法》和实施条例均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重视和要求。但目前的形势是,谣言和误导性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已经超过食品本身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健康危害。解决之道就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的食品信息交流体系,尤其要发挥媒体在纠正和缩小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食品信息交流是一个新的挑战,相信我们在这个领域可以做出创新性的工作。(作者 陈君石)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中国 时代 担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