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牛津大学肖天存:科技应用之路领跑者

2017年05月15日 16:33 | 作者:赵晓霞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代表化学系参加全英高校评比

“我这个实验室每年一般会有两到三位中国学生,一到两位中国访问学者。”在肖天存看来,中国学生学者在这里学习最大的收获是“独立思考”。而对在这儿学习的中国学生学者来说,KOPRC实验室是他们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来自中国的张兆熙就在这个实验室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4月交上毕业论文的他正准备着6月的答辩。在他的眼里,老师肖天存是一位“非常严谨的科学家,对学术研究一丝不苟,对学生又有着慈父般的关爱”。“有时候,为了解决实验中一个反应条件的问题,肖老师会和我们待到很晚,一起想解决办法。从海外出差回到牛津,通常肖老师第一时间不是倒时差休息,而是会赶到实验室,看看我们在研究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张兆熙说。

牛津大学化学系的传统是重视基础的“大科学”研究,“教授以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为乐”,但肖天存的研究组偏重应用。

张兆熙选择进肖天存的研究组,也是因为看重其“更偏向应用”。从本科起便在英国学习化学工程的张兆熙,申请博士的院校锁定牛津和剑桥。“当时我比较了这两所学校所有相关方向的课题组,发现肖老师更偏向应用方向,和清洁能源贴合得更紧密。同时,肖老师也是化工催化方面的国际权威,所以我最终选择了牛津大学。”

正因为坚持科技要和应用紧密联系,肖天存在牛津大学化学系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曾代表高手云集的牛津大学化学系在英国国家学术与教学质量评比中参加各种高级座谈。“虽然我不是系里的核心人物,但评比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贡献率,我创立的公司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工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给学校创收,这是我能入选的重要原因。”

从实验室科学家到公司创始人

回顾过往,肖天存从未止步于基础化学和实验室规模的研究,而是将其开发的科学技术延伸到了工业应用。

1999年正在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担任实验室副主任的肖天存,得益于英国皇家学会的资助,成为牛津大学化学系的访问学者,与著名教授格林合作,希望找到一种在常温下制备氢气的催化剂。

期间,他试验了许多催化剂,直到2001年的一场“意外爆炸”让肖天存的努力有了突破。“那天,我把甲醇、过氧化氢和水混合在一起,接触我研制出来的一种催化剂,结果砰的一声,眼前出现一个大火球。”对那场爆炸,肖天存至今记忆犹新。

正是这场“爆炸”,让肖天存发现高分散的铂金在常温下,可以同时活化过氧化氢和甲醇,使其产生协同反应,生成氢气。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当时在伦敦金融城引起了轰动”。

之后他进一步改进了这个技术,通过改变过氧化氢与甲醇的反应比例,将生产氢气转化为生产超高温蒸汽,同样令人瞩目。

由于评估认为肖天存的技术有工业应用价值,牛津大学专利转化公司帮他申请了专利。2004年底,牛津大学以肖天存的3项专利技术为核心,帮助他和格林教授成立了牛津催化剂公司。“公司在2005年拿到第一笔投资,2006年成功上市。”肖天存也完成了他从实验室科学家到公司创始人的角色转变。

以后见之明,反观当年的奋斗十分容易,但对当时的拼搏者来说,转变过程却非常艰难。肖天存当年不仅要在牛津大学对发明专利的两年保护期内找到应用机构,而且他对融资、股票、管理等完全不了解,马上到期的工作合同更是让周围的朋友为他的未来捏了把汗。公司能够成立,对肖天存来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牛津大学 肖天存 科技 应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