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革命圣地的新长征赞歌

——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脱贫攻坚蹲点记 

2017年05月17日 23:26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在平山县西柏坡镇西沟村,光伏扶贫的探索提供了兜底保障扶贫的新思路。

贫困户封树梅的儿媳妇郝建华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我手机上有个APP,可以即时显示总的发电量和每天的发电量。你看,还不到中午,已经发了11.3度电了,按1.18元一度电来算,婆婆坐在家里啥都不用干,今天已有13元的收入。”

她说,婆婆摘除胆囊后常年得吃药,有了电站,日常的药费就有了保障。

这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新风貌——甘于奉献,自力更生,汇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他叫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

从1958年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那年开始,他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经过50多年的努力,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终于变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脱贫的愿望实现了,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

为了完成他的这个心愿,县里派人护送他到贵阳。然而,到了贵阳,他既没有去风景名胜点,也没有去商场,而是提出要去贵州省委看看。站在省委大门口,他注视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石碑,一言不发……

10多分钟后,他对陪同的人说:“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

陪同的人问还想去哪看看?他摇摇头:“党组织信任我,把草王坝村交给了我,现在,渠通了、电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在革命年代,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这些革命圣地孕育了伟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在脱贫攻坚中,这些精神正在传承和光大。

刚到大米峪村时,曹军军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这是平山县温塘镇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110户410人,人均不足3分地。2015年底,全村尚有36户115名贫困群众。

被派到大米峪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后,曹军军首先要求组员们:“我们要把大米峪村当成第二故乡,扎根这里,发展这里,打造永远不散的工作组!”

为了改变村庄的面貌,曹军军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挨家挨户调查,晚上开会研究脱贫办法,并请农业专家多次现场考察、把脉问诊,有针对性地为大米峪村找产业。

几经努力,富硒产业进了村。今年年初,贫困户赵英虎第一次领取分红和工资,家里人均收入超过4100元。“没有曹书记,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他说。

群众身上也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张成德,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21户贫困户之一。多年前,他在帮人拆房时被压伤。后来,他自家盖房发生倒塌,积蓄全都搭了进去。不久后,他妻子又意外摔伤,让家里雪上加霜。

虽然屡遭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脱贫的努力。2013年,当地政府扶持村里贫困户每户养了7只羊,他早出晚归,把当初的7只羊变成了50只。2016年,当地帮助贫困户发展农家乐,他又与打工回来的女儿一起搞起“成德农家宴”,短短几个月的营业额就达数万元。

“国家政策好,我们也要努力,小康梦一定能实现。”他说。(记者郭强、范世辉、张晨俊、李惊亚)(完)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井冈山 遵义 延安 西柏坡 脱贫攻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