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男子深圳打拼18年两手空空:有些东西比机遇更重要

2017年05月18日 15:34 | 作者:袁贻辰 |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分享到: 

这种感觉他太熟悉了。

当年误打误撞进入深圳那家农场时,他本以为自己倒了大霉,没去成梦想中那个“遍地高楼大厦”的香港,反倒是进了灰扑扑的农场,和老家父辈做着同样的农活,结果第一个月工资下来了,200多元,20岁的安德礼手里攥着票子又茫然,又惊喜。

那一年,老家的教师月工资才几十元,镇上卖苦力一整天几元钱,猪肉1元1斤。

他在农场学会了开车,每天负责满城收菜。老板是香港人,见他和同行的伙伴能吃苦,便对他说,“这里的菜场都很缺人,你们回家过年的时候多带些人来吧。”

那一刻,安德礼觉得自己将会给全村人带来好运。

这个如今秃顶、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清晰地记得,第二年和他一起踏上财富之旅的年轻人一共有98个。他在火车站没有排队,走的是团体票窗口,车站广播里单独让他们进了母婴候车室检票,乘警站在两旁维持秩序。在那个年代的贵州,如此“庞大”的农民工客流还很罕见。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有同乡惊奇地喊着,“外面的房子咋都是白花花的啊!”车内一片哄笑。

这种幸福从车厢洋溢到了农场,以至于让安德礼忽略了深圳发展日新月异的脚步。从农场出来玩时,几乎一周就要变个样,有时候多了一家工厂,有时候多了几栋楼房,还有时候,又关了一家农场。

老板找到他的时候,农场搬离土地越来越金贵的深圳福田已成趋势。香港老板很遗憾地告诉这个年轻人,自己的农场在不久后就要让地关门了,这么多人,都得另谋生路了。

神奇的深圳又一次“救”了他。每日开车的路上,安德礼都会经过猫头山工业区。那时拥有8车道的北环大道还躲在图纸里,泥巴烂路上堵车是常态,两辆车碰面都得倒车让路。他常常看见一群人在车后推车,泥巴路难行,货车不时就会陷在其中。

一次,他碰见一辆陷在泥地里的卡车,一群民工在车后推得费劲。他不忍心,把车倒回,主动系上钢丝绳,帮卡车脱离了泥地。对方的老板站在一旁,安德礼正准备走人,台湾籍的老板走过去拉住他,对他说,“跟我干吧!”

拔地而起的工厂承接了从农场而来的幸福。安德礼很快发现,工厂的收入更高,并且数额随着订单走高一天比一天多,他和同乡纷纷从农场搬进了这个工业区。

那是一段“幸福的日子”。许多工厂刚刚兴建,人员不齐,遇上订单加量,要24小时开工,都得互借工人。作为一群兴仁民工的“老大”,安德礼无疑是红人,他帮着协调人员、处理问题。

再回家过年时,开往贵阳的大巴车直接在村口的省道拉人,他和列车乘务员成了哥们儿。那几年,本村和邻村一共400多人跟着他,从西南深山来到了南海边的这座城市。

厂长办公室在二楼,那会儿,安德礼时不时就会被叫上去接电话,砖头一般大小的“大哥大”只有厂长才有,他是最常用那台电话的人。

电话那头,是不断增加的用工需求和老乡零零碎碎的问题麻烦。他丝毫没注意,曾经在“饿死关头”救了自己的那家农场,已经悄悄消失了。那片土地,长出了密密麻麻的工厂。

编辑:梁霄

关键词:男子 深圳 打拼 机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