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坐着慢火车长大的凉山孩子:梦想在实现 家乡在改变

2017年05月19日 09:16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观念之变

坐着慢车考上大学的三兄妹:

“如今,不上学的孩子几乎找不到了”

“这辆绿皮火车,承载了我们无数攀西少年的梦想,希望你慢慢依旧,将更多追梦赤子带出大山。”5月18日,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上,网友“追梦赤子心艾”留言说。看到这些评论,30岁的黑日木呷眼眶突然湿润起来。

在成昆铁路的路线上,在凉山州喜德县,有一个叫做新凉的小站。黑日木呷,就在小站附近的波振村长大。

家中,黑日木呷排行老大,两个妹妹,分别比她小2岁和5岁。

对于慢车的记忆,黑日木呷始于小学三年级。父母将他送到普格县一所小学读书,那里,有当老师的亲戚帮忙照顾。

当年,村里不少人颇为不解:读书有啥用?还不如回家帮家里放牛干农活。

“老师要挨家挨户去劝家长,请娃娃去上学。”黑日木呷说,10多年前,当地的普遍现象是,孩子撒野满山跑,读书的没几个。有时候,老师好不容易把娃娃请到学校上课了,没过两天,他们又回去放羊了。

但黑日木呷的父母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那时,家中经济条件困难。在喜德县中学读初中时,黑日木呷要背着大米和土豆,到学校煮来吃。

2002年,黑日木呷读高中了,两个妹妹也上了初中。面对3个孩子上学的沉重压力,黑日木呷的父母坐着慢火车,到了邻近的攀枝花市找活做。黑日木呷三兄妹很懂事,假期,他们会去父母工作的地方帮忙。

如今,黑日木呷是西昌市委宣传部的一名公务员,二妹在甘洛县当中学老师,三妹在一家大型集团项目中担任经营负责人。而父母,也被黑日木呷接到西昌,安享晚年。

黑日木呷说,如今,老乡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上学的孩子几乎找不到了。

命运之变

小山村走出的第一个研究生

“每次回家,都会去坐一次慢火车”

31岁的龙天斌,是黑日木呷的高中同学及好友。他的老家,在喜德县两河口镇成昆线旁边,在家门口就看得到铁路。

龙天斌的家境,并不比黑日木呷家好多少。父亲在家照顾几亩田地,母亲则在当地卖蔬菜。

龙天斌的母亲每天从新凉站出发,乘坐慢车抵达泸沽。在泸沽菜市场,背着满满一背篓菜,上火车运回新凉贩卖。卖一斤菜,赚一两毛钱。

和黑日木呷家一样,龙天斌的父母,也在努力让孩子们上学。2004年,龙天斌考上了西华大学,圆了大学梦。那时,姐姐也在上大学,他全靠助学贷款才完成学业。

对于慢车,龙天斌充满感激。高中时,有很多次从学校回家,生活费已经花光,上火车后,拿不出几块钱的车票钱,十分尴尬。而此时,乘务员见他是学生,会微笑着挥挥手,让他免费坐车。

2008年,龙天斌考上了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学习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成都研究所,成了一名工程师。

龙天斌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名研究生。他的姐姐,从宜宾学院毕业后,在盐源中学当老师。姐弟俩努力读书的故事,如今在两河口镇,仍被人津津乐道。

如今,龙天斌已在成都安家,女儿也有2岁半了。工作忙碌,也只有假期才能回家。每次回家,龙天斌都会去坐一次慢火车,在车上,他会给他的妻子,讲述关于这趟火车,以及这座大山的故事。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慢火车 凉山 孩子 家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