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金铜佛像的汉风藏韵

2017年05月19日 16:17 | 作者:李自曼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李巍收藏佛造像纯属偶然。1971年,李巍去青海出差,在冰天雪地中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他没犹豫,赶紧把身上的毛背心脱下来穿到孩子身上。第二天,孩子的父母辗转找到李巍,千恩万谢,并恭敬地捧给他一尊小佛像。这尊佛像后来不仅陪伴李巍经历了无数个风雨飘摇的日子,而且成为他走上佛像保护和收藏之路的开端。

1. 释迦牟尼佛(明)  

◀此尊释迦牟尼佛像,弯眉细目,鼻直唇薄,双耳垂空,神态庄严。双腿盘起,坐于仰覆莲台之上,以示“定慧双修、镇压大地”之意。莲座正面上沿由左至右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字款。封底完整,底盖阴刻金色金刚十字杵图形,封口处涂有朱砂痕迹,为明代永乐宫廷艺术品。

2. 除盖障菩萨(明)

▶此尊除盖障菩萨造像发髻顶雕金刚杵。面形方圆,弯眉长目,鼻梁挺直,蕴含笑意。全跏趺坐,双手抬起作说法印,手大而指掌圆厚。上身袒露佩戴项链、臂钏、手镯,嵌松石、珊瑚。


3. 释迦牟尼佛 (清)

▶此尊释迦牟尼佛像隆鼻阔目,神态安详,全跏趺式端坐于单层莲座上。左手施禅定印,右手作触地印,莲座下为须弥方座。佛着袒右袈裟,刻均匀的阴刻线表现衣纹,领口及袍边刻多层褶边,为清宫廷佛像常见作法。背光铜板厚重,在精致的卷草纹衬托下,高浮雕摩尼宝、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四臂观音菩萨、力士。须弥座正中垂台帘,上刻精美细密的缠枝莲纹、交杵。左右两边雕造型生动细腻的狮子,为汉族传统狮子样式。须弥座底后背平面满雕精美的八宝图案,雕铸工艺精细、线条规整流畅,为清宫廷风格作品。

为了寻找散落在民间的古代佛像,李巍常年奔波在青藏高原,往返于雪域戈壁。1989年,李巍闻讯赶往青海西南一位农户家。正当走到一个河沟边上时,猛地蹿出一只藏獒,将他身上的棉大衣抓破,李巍慌忙向后躲闪,藏獒扑过来又将衣袖死死咬住。这时一位老阿妈闻声赶来,呵斥住藏獒。巧的是,老阿妈正是李巍要寻找的人。

在老阿妈的帐篷里,李巍见到了传说中的佛像:圣洁美妙翠绿身,神态慈祥目深沉。秀发半束半散垂,香菊插缤珠宝饰。岁月的摩挲丝毫没有影响这尊绿度母造像的华美与庄严。李巍为了感谢老阿妈的救命之恩,在她提出的价格上双倍付了钱。

还有一尊佛像,得来颇为有趣。李巍在青海办事时,结识了一位老汉,得知他的妻子长年卧病在床,便托朋友找了一些药。看到老伴儿的病情好转,老汉非常高兴,决定将自家祖传的佛像转让给李巍。佛像埋在院子地下,具体位置老汉也记不清了,后来请人帮忙用上金属探测仪才找到。打开箱子,上面是一层柏树叶和花椒,下面是一个牛毛毡包裹。包裹打开后,现出用白色哈达包着的被涂满酥油的佛像。老汉烧了一壶开水,浇到佛像身上,顿时一尊明代鎏金铜佛如大梦初醒般闪现出金光,美轮美奂。

从最初被佛造像艺术的美所吸引,到逐渐认识到佛造像作为国家珍贵文物需要被保护,李巍觉得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将一尊明代佛像放在家中的供桌上,夜深难眠时,就默默与佛像对视,时间长了,他与佛像之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默契,佛像成为最好的倾听者。

李巍耗费40多年从甘青藏区民间征集的佛造像,数量累至千尊,年代多数为明、清时期制作。不仅题材丰富、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而且品相完好,神韵生动。其中的明永乐、宣德佛像,更是世所罕见的精品。这批佛造像中包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生动地展示出古代中央王朝与藏区的紧密联系,为研究元代以来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9年,李巍将自己珍藏多年的22尊古代佛造像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15年,他又将自己收藏的500尊古代佛造像捐赠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


编辑:杨岚

关键词:佛像 李巍 造像 金铜佛像的汉风藏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