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怎样让今天的孩子拥有自己的儿歌?

2017年06月14日 11:13 | 作者:郭超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时代的儿歌去哪了

很多承载着“70后”“80后”甚至“60后”美好记忆的儿歌,不可谓不好,但其内容已经陈旧,难以打动当代儿童的心灵。而《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让孩子们的欣赏口味日趋“成人化”;在市场化进程中,无利可图的儿歌创作,难以调动音乐人才的创作积极性。

据报道,优质儿童歌曲资源的匮乏导致一些中小学取消了“课前一支歌”,一些学校还因此停办了歌咏比赛。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介绍,上幼儿园的女儿回来唱了一首很奇怪的歌。“伦敦大桥倒塌了,倒塌了,倒塌了。”女儿说是老师教的。对此,幼儿园解释,在没有多少童谣可教的时候,他们将国外一首几十年前的童谣引进了幼儿园。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有一批优秀的儿歌创作人员。瞿希贤、刘炽、李群、寄明、张文纲、乔羽、金波、潘振声、杨春华、望安、李幼容、徐锡宜等。当时产生了不少好的儿歌作品。而现在,当年儿歌作者都已是70岁以上的人,中青年作者并没有补充进来。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认为,我国儿童歌曲创作面临严重短缺的现实。一是由于老一代儿童歌曲作家大多已退出工作岗位,新一代音乐工作者不愿从事收入微薄的儿歌创作;二是儿童音乐教材陈旧,不能唤起儿童兴趣;三是儿歌推广力度弱;四是儿童音乐创作经费不足,音乐工作者没有创作热情。

为优秀儿歌提供生存土壤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一代儿童应有一代之儿歌。可是,现在的孩子,能够接触的儿歌,大多是父辈、祖辈流传下来的。甚至,许多儿童口中哼唱的是少儿不宜的“灰色儿歌”。《小苹果》《爱情买卖》等流行歌曲“乘虚而入”,抢占了本属于儿歌的阵地。

“音乐是童年飞翔的翅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今天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年儿童与大人是平等的,其主体地位、自主性、创造意识很强烈,因此歌曲反映出来的视角也应是平视的。今天这个时代需要自己的经典,优秀的儿童歌曲一定要反映出当代的节奏、格调、情趣。

乐评人范忠东认为,今天的孩子唱什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明天的人们想什么、关注什么。要想让孩子有更多优秀儿歌可唱,除了鼓励词曲作家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还应该给儿歌创作传播提供土壤和平台。让优秀的儿歌作品传播有平台,专辑有市场。

谷建芬用十余年的时间,打磨出五十首用古诗词谱曲的儿歌,传播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她谱成的一系列“新学堂歌”,为打开少儿的心扉提供了一种可能,让我们看到新的儿歌生长的力量。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今天 孩子 儿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