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科举状元怎么考?像打怪兽升级通过层层考验

2017年06月17日 09:24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第二关:童试

考中童生后,才考秀才

明清时的科举选拔考试程序非常复杂,学生先要通过知县主持的县试、知府主持的府试、省学政主持的院试,才会成为一名秀才。

县试、府试、院试合称童试,相当于科举考试的初试。电视剧《武林外传》里张口就是“子曾经曰”的吕秀才,就通过了这三重关卡的考验。

未获得秀才资格的读书人,叫童生,哪怕七八十岁了,还是叫童生。好在清朝不限制考生的年龄,乾隆年间,广东番禹有个名叫王健的老童生,99岁了仍在参加考试,握笔作文,一时传为佳话。

参加县试前,你要先到县衙去报名,登记姓名、籍贯、年龄以及家庭关系。同时,还要签署一份“诚信承诺书”,证明自己没有异地报考、没有冒名顶替、家庭背景清白、没有在为父母守孝期内参加考试。同村的5个小伙伴相互连保,一人做弊,另外4人要受处分,这样才能领取准考证。

县试一般在二月,府试是四月,院试一般安排在年底。县试的考场是在临时搭建的小隔间内进行,数百号人在官差的指引下走到各自的位置。

县试考试内容在清初屡有变化,到乾隆52年(1787),固定为考《四书》文一道、经文一道、五言六韵律诗一首,即要求考生写“两文一诗”。

你领到试卷,审题后,很快构思出自己的文章,在10多页红色格线纸上打草稿、誊写。交卷时,已是下午。

半个多月后,你在焦灼中等来了放榜,榜上有你的名字,恭喜你,你有资格参加府试。

你辞别父母,带着干粮和盘缠,前往府署赶考。如果府试顺利通过,你就获得了童生的资格,是官方认证的“文童”。

这个身份有啥好处呢?诉讼时有权自称童生,不用跪拜,还有座位,参加婚丧嫁娶还能和地方官员一同列席。

本省的提督学政从新上报的童生花名册上确认了你的身份,年底安排你参加院试。

中央直接任命的学政,类似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任期3年。组织院试时,学政亲自点名,与旁边的担保人一起核对考生的样貌,搜查随身携带的文具,这才准许你入考场。

晚清名臣张之洞曾在湖北、四川两地担任学政。任四川学政时,与四川总督吴棠一起,在成都建立尊经书院,延请名儒,分科讲授,手订条教,并撰写《书目答问》等教导士子应读什么书,应怎样做学问以及修养品德等。

在这个考纪森严的考场中,你从一块大木牌或大灯笼上抄下试题,即兴做诗作文,当天交卷。假如你在答题过程中一不小心犯了皇帝的名讳怎么办?涂抹恐有作弊之嫌,只能重写这页纸了。

学政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学究,一旦录取了你,你就是他的门生,他决不会为一个连避讳都不懂的士子担这个风险。

通过府试后,你就是一名秀才了。考秀才难吗?

因为考试极严格,评卷由多方参与,所以清朝人何刚德在《春明梦录》中说“秀才最见真学问”。

乡试、会试为保密,只由考官参与阅卷,经常会有意外。但因文无第一,只要没大问题,其他人也挑不出来毛病。

这也是为什么清代的学者中,有人因运气不佳没中过举人、进士,但鲜有未中过秀才的原因。

第三关:乡试

百个秀才只有一个通过

取得秀才资格的士子,可去省贡院参加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有做官资格。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前半生穷困潦倒,考了20多回,终于在54岁考上举人,可以当个小官,别人得管他叫官老爷,他自然激动得发疯了。

范进54岁还在参加乡试,还不算大龄考生,当时“父子同场”的现象很常见。

清代史学家王西庄,当年就曾与秀才老爸一起赶考。王西庄32岁时以“一甲第二人”的好成绩考中乾隆19年(1755)进士,后来做了大官。

秀才老爸没能通过乡试,后来还拄着拐棍继续上考场。有一个与王西庄同年入仕的督学官员劝他,这么大年纪了,何苦再参加考试。老秀才严肃地说:“大丈夫奋志科名。”

乡试3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秋季举行,各省考试日期和内容由中央统一。

乡试安排在秋季,由于放榜时间在中秋前后,正值丹桂飘香,所以人们又将乡榜称为桂榜,将中举比喻为“蟾宫折桂”。

《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笑道:“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意在祝福他科举得意,至少要考个举人。

明清时,乡试分3场进行。这意味着,你从点名入场到交卷出场,一共要在贡院里呆上三天两晚。虽然贡院提供热水,但食品和物品都要你自备。

你在入场前,会进行充分的准备,除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外,还要携带餐具、食品,有条件的人家还会携带炊具等。

你带着这些物品走进考场时,还要在脖子上挂一个用来装试卷的卷袋。这个布卷袋中间夹有油纸,可以防潮和防湿。你通过点名程序后,领到的答题纸就放进卷袋。进入号舍后的第一件事,是将卷袋钉到号舍的墙上高挂起来。

你写的八股文质量直接决定成绩的好坏。你在答卷中,会努力回想先生讲的套路,以及考前突击背诵的“满分作文”模版。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科举状元 怎么考 层层考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