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战火中的父亲——抗日台胞林思平的战争岁月

2017年07月10日 15:38 | 作者:高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父亲的生日是1917年7月3日,到今年7月3日,正好是一百年。”林天民说,“他从小就有远大的报国指向,那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他每日见到日本殖民者对同胞的压榨、欺凌,都感觉特别愤慨。从他的心底,他是个爱好和平的人,但正是因为对和平和对祖国的爱,他成为了一名军人。”

“但这就是祖国”

事情可能要从1941年说起,那一年,一个名叫卢道龙的青年正在日本最著名的医学院校庆应义塾读书。这一年,有一个游学的机会要到中国大陆,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他是个生在日据时期的台湾人,在他看来,只有到了大陆,才能找到自己的根。

但是,这趟大陆之行让他十分震撼。“他从小目睹了台湾人民被日本人欺压,但到了大陆他才知道,原来大陆这么贫穷,饱经战乱,大陆老百姓的生活比台湾老百姓还惨,但这就是祖国,这就是家。”林天民说,“当时他就想,他要参军,要找到中国人的部队,把日本侵略者从我们的家乡赶出去!”

一个初次来到大陆的青年学生要想找到抗日部队谈何容易,卢道龙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他回到了日本,但大陆之行的一幕幕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如何才能拯救自己的民族于危难?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他开始接触进步书籍,接触共产国际在日本的人士,开始写传单、发小报,做着一个青年学生所能做到的一切进步宣传。

直到1942年,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他找到自己的导师斋藤老师,跟导师说要离开日本,去大陆,去参加抗日战争。他的导师觉得很震惊,对他说:‘我知道你是进步学生,我自己也是反战的。但是留在日本不好吗?你还有两年就可以博士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再走不行吗?’”

卢道龙的回答是:“我不能再看着日本人残害我的同胞。”

卢道龙的回答让本就带有反战情绪的斋藤老师十分感动,他慨然借出了自己的护照,帮助卢道龙联系到太原的一所中立医院。

于是,1943年,卢道龙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带着美丽的妻子来到了大陆的腹地。他是个勤奋好学的青年,在技术上很快展现出他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他也一直不忘自己回到大陆的目的,一边继续写日语传单、帮助地下党做工作,一边利用自己的医生身份,为当时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提供了大量医疗器械和药品。

“当时的爱国台胞中,有一个名叫林栋的,是药学专家,也是在做为根据地提供药品的工作。有一次日本特高课查到了林栋,林栋就跑去找他,他二话不说就把林栋掩护在了医院里。而这些事在他看来都是‘小事’,从没跟我们提过,直到“文革”时期,林栋站出来讲出这件事,感慨地说:‘是卢道龙救了我的命。’”

频繁的进步活动,让卢道龙也引起了日本军方的怀疑。地下党工作人员通知他,让他赶快离开,以免被搜捕。于是,卢道龙再一次抛弃一切,在著名抗日台胞、日后台盟中央名誉主席苏子衡的介绍下进入了解放区。“那时候走得就相当匆忙了,除了必备的东西和医学书籍之外,其他的东西都抛弃了。他是个近视眼,但是连眼镜都没拿就走了。”林天民说。

进入解放区之前,卢道龙需要起一个化名。他不忍抛弃旧姓,便与妻子林琼琚互换了姓氏,琼琚改名卢莉,卢道龙则改姓林。他给自己起名叫“思平”,意思是思念和平。

带着一颗思念和平的心,林思平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个台湾青年与人民的党、人民的军队一道,成为那个年代辉煌历史的一部分。

人民的天地

“父亲没事的时候,总是会给我们讲在根据地、解放区时的事,后来很多老八路也常到我家,跟我讲父亲那时候的趣事。爸爸参军时普通话还很不好,一着急连话都说不出来,或者迸出台湾家乡话。大家有时候就跟他开玩笑说:‘你是中国人,中国话你都不会说。’他就会红着脸反驳说:‘台湾话也是中国话!’”林天民笑着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但解放战争随即爆发。随着两军在华北平原白刃相搏,林思平真正拿起枪走上了战场。“其实他要去,领导都是不同意的。因为那时候咱们部队很缺乏外科人才。好多人跟他说,你一个文弱书生,又不会放枪,非得去前线做什么。他说:‘战士在前线拼命,作为医生我当然要去,一旦有了伤员,我好第一时间为他们救治!’”就这样,林思平随解放军一路征伐,连时任华北战区司令员的刘伯承,都曾是他的病人。

“大概是1949年的事,当时华北军区卫生部突然通知他,让他准备手术,且由当时华北军区卫生部的部长钱信忠给他做助手,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这手术肯定不一般嘛。他做好准备上台一看是急性阑尾炎,15分钟就把手术做完了。后来钱信忠问他:‘你知道刚才你在给谁做手术吗?’我爸爸摇摇头,钱信忠才说:‘是刘伯承司令员。刚才没告诉你,怕你紧张。’我爸爸淡淡地说:‘给谁做手术都是这样做。’后来,爸爸也没跟我们特别提起过这件事,也是别人跟我们说,我们跑去问他,他才说的。”

或许对林思平来说,更快乐的,莫过于挽救病人的生命。

1949年4月,解放战争太原战役中,解放军一位野战军团长被流弹炸伤了左腿,抬到前方手术站的时候,这位姓雷的团长因为失血过多,左腿已经没有知觉,连护士给他换药都不知道疼了。雷团长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都没得知觉了,还打什么麻药,快把这腿锯了吧!”林思平仔细为他检查了伤口,发现他虽然骨头断了,但动脉血管贯通,于是耐心地一点一点取出弹片、把骨头接好,又缝合了炸开的肌肉及伤口,然后用石膏固定,将病人转到后方继续治疗。几个月后,被好多人认为注定保不住左腿的雷团长可以拄拐慢慢行走了,他十分感激林思平,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本书送给林思明说:“有一年我肺部中弹昏迷,一个医生救了我的命,他送给我这本日语字典我一直珍藏着。他的医术跟你一样高,我又不懂日语,这书我就送给你吧!”林思平接过书一看,扉页上赫然写着“卢道龙”。林思平哈哈大笑说:“我就是卢道龙呀!”这位爽快的四川汉子又惊又喜,拉着卢道龙的手说:“你这是第二次救我的命了!”说罢,从内衣中掏出一把精致的德国制左轮手枪送给林思平,作为永久纪念。

不能说的秘密

对于林思平来说,前往大陆抗日是一条寻根之路,一条追寻梦想之路。但是,对于妻子林琼琚,这条路就更复杂、更艰辛一些。林琼琚出生在台湾著名世家,从小养尊处优,若林思平没有来到大陆,他们无论在日本或回台湾,都会过着无忧的生活。但是,一切当林思平决定回国抗日时就改变了。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四处征战,林琼琚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天民咬牙跟随。“连我的林明美姨姨都说,妈妈这么个千金小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能坚持下来,真是不容易。”

林天民说,两岸隔绝之后,母亲再没有机会回乡。这份浓浓的乡愁,她更多是留给了自己。只是偶尔全家一起吃饭,母亲会怀着淡淡的愁绪说:“唉,当时我小的时候,家里人口很多,我们坐一桌,佣人坐一桌。”

而在林琼琚心中,还深埋着一个秘密。“我们都知道不能提,一提妈妈就要哭的。”林天民说。

那就是天民的哥哥,林琼琚的长子宽民。

“那是1944年的事,那时爸爸已经在大陆的医院工作,台湾传信来,说爷爷过世了。我父亲是十分孝顺的,当即决定全家回去奔丧。但那时候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飞机票买不到,船票也只剩一张,父亲只能把母亲和刚满一岁的哥哥宽民留在东京,独自回台湾。然而辗转近一个月,当他从台湾回到东京,哥哥已经因为小儿肺炎去世了。”

说到这,林天民忍不住把眼镜拿了下来,甚至忘记了拿纸巾擦掉满脸的眼泪,一声长叹,屋内寂静无声。

“然而即使是这样,父母亲还是决定,要返回大陆,继续和祖国、和人民站在一起。”林天民说,“只是哥哥宽民的事,成为我家的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没人能承受说起这件事的伤心。”

今年是林思平诞辰百年,怀着对父亲的无限思念,林天民编纂了画册《百年林思平》。在这本画册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是林思平为孩子们拍摄的照片。即使在十分艰难的战争时期,林思平仍然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了大量影像。多年之后,在给子女的信里,他还会时常回忆起他们幼年的时光。“我知道,父亲是非常爱孩子的。但是,如果战争一直持续,日本侵略者、殖民者不被赶走,没有人的孩子能无忧无虑地成长。我想这也是爸爸希望告诉所有人的:和平是最宝贵的财富,祖国是永远的根。”(记者 高杨)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抗日 台胞 大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