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全国首个"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问世 可防范冤假错案

2017年07月11日 09:45 | 作者:余东明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司法领域应用前景无限

徐世亮是上海高院刑一庭副庭长,最近他忙于给数据库里的数字案卷批注,并打上标签。用他的话说,这是在给智能办案系统当“老师”。

据悉,在研发之初,上海高院就从公、检、法系统抽调了64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在他们的努力下,先期制定了3类犯罪7个罪名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指引,截至今年年底,将完成剩余的4类犯罪10个罪名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指引的制定。

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科大讯飞的研发团队赋予“基础教育”,而专家们则赋予“专业教育”,两者缺一不可。

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通用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图文识别技术、语义识别技术和实体识别技术。比如图文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印刷体文字、部分手写体文字、签名、手印、签章、表格和图片的识别。大数据库则需要海量的信息,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截至6月底,累计已录入各类信息16.55万条。

“技术发展越先进、数据积累越翔实、经验传授越丰富,智能办案系统的能力自然也越强大,应用范畴也越宽广。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智能办案系统将不仅仅停留在刑事领域,它完全可以拓展到民商事和行政诉讼领域。”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说。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推进法治上海建设的重要举措,前景广阔,接下来,上海将在软硬件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给法官、检察官和侦查员配备高级智能助理,向科技要效能,从而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办案模式的全新司法办案生态,给全国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寅表示。(本报记者 余东明)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全国 冤假错案 办案 系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