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书院:传承和发展

牵挂 这五年·我们关注的那些地方

2017年07月19日 09:33 | 作者: 司晋丽 李宏 刘洋 姜贵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找准定位很重要

历史记载了古代书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丰功伟绩,而定位与管理则决定了书院在今天还能够走多远。

宁波市社科院院长陈利权最看重的就是书院怎么定位和管理。“书院的定位一定要准——是现代教育体制的重要补充,而不是取代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现在的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院,而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应该有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做一些引导和支持,包括管理、培育、扶持和监管工作。比方说,书院到底应该是教育机构、学术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合一?上级部门是谁?建议从全国政协的角度,继续关注这些问题。”他说。

杭州凤凰山北的万松岭上,雨中的万松书院一派肃穆,建筑被荡涤得明净光洁,环绕四合的绿树青翠欲滴。“那也是一个烟雨蒙蒙的天气。”邵群,万松书院的老院长,三年过去了,她仍清楚记得全国政协调研组前来的情景。

不管从藏书量、教学质量还是祭祀规模来说,明清时期,万松书院都在整个浙江省独占鳌头。在西湖边上,像万松书院这样可见的文物载体并不多。2002年,新万松书院建成开放后,政府将其定位为以书院为基础,体验传统文化的基地。

2014年,在实地走访、听了书院历史和发展的介绍后,委员们提出,希望万松书院的影响力可以扩展到更大更广的层面,成为杭州市的文化高地。“当时我们听了很高兴,但也深感压力。”邵群说,管理和关心万松书院的人们,都希望书院能够恢复四壁书声,再听到琅琅书声传遍山谷的胜景。然而,没有教育机构做支撑、其事业单位下属的公园景点的定位属性,都令书院在突破的路上步履维艰。

目前,万松书院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最火的要属入泮礼——即将踏入学校的8岁孩童,在参加过入泮礼以后,进入了一个有教养、注重德育教育的学制,这样的仪式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五年的坚持,入泮礼已经变成杭州人约定俗成的民俗。“我们开办这些文化活动,就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让学生在这里开辟第二课堂。”邵群解释。

由于万松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载同窗”之地,书院顺势搭台做起了相亲活动,几年下来,竟也做成了品牌。但也有些人表示不理解,“书院和相亲会,根本不搭界的事嘛,怎么能搞到一起?”

“有了收入才能谈发展。”这是万松书院经营科科长王鹏的理念。在他看来,决定万松书院今天诸多选择的,正是其定位属性。“我们也曾尝试举办过讲堂,效果不错,但要做到可持续很难,首要原因就是缺乏资金。”王鹏说。

作为上级管理部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凤凰山管理处科长洪俊清楚,万松书院的发展实有“两难”。一难,是财政差额补贴,令其不得不从事经营活动来维持正常运转,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来供养编外工作人员,难有盈余投入其他方面的发展。二难,是不少社会机构觊觎万松书院这块金字招牌,纷纷伸出橄榄枝,愿意合作投资办学,但书院因担心商业味道太浓而不敢贸然接应。

“过去是讲堂,现在依然可以是。”张廷皓说,万松书院作为浙东学派的代表,环境和文化基础不错,如果单纯作为纪念馆和文化遗址有点儿可惜。可以通过开辟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堂,组织干部、知识分子、学生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学习培训,逐步打造为杭城的文化高地。

邵群表示,寻找靠谱的教育机构合作,取得办学资质,让第二课堂日常化,是万松书院今后的努力方向。

编辑:梁霄

关键词:书院 传承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