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三江源“伤口”未愈 盗采矿点待修复

2017年08月30日 09:09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它紧邻雅西措北岸,处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雅西措是长江上游沱沱河形成的第一个湖泊,有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在此生活。

在尼雅西铁矿,记者看到,人工选矿机被废弃一边,铁矿开采形成的矸石山、矿渣山已有几处明显裂缝,存在滑坡隐患。

土壤污染待治理

8月5日,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国土局原局长阿尕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治多县接到群众举报,称有牧民和外来盗矿者勾结,在雅西措和扎苏进行掠夺性开采。

但是,治多县与乌丽之间的土路常被暴风雪阻断、交通不便;非法盗采矿点被不断倒手转卖;加之县里只有15万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权而没有执法权,因此直到2013年底,尼雅西铁矿才彻底停止盗采,扎苏煤矿直到2014年初才被彻底封停。

这期间共发生五六次盗采,造成当地植被破坏、山体出现裂缝,自然生态退化严重。

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平在其土壤污染致灾性论述中认为,各种矿区、石油开采、固体废弃物堆放等行为,都会让土壤结构被污染物填充,继而超出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并释放污染物及其衍生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珂告诉记者,依据《土地复垦条例》,合法矿山在开发结束后,应覆土回填,恢复农业功能。但是事实上,土壤有毒物质用复垦解决不了,现在多采用第三方专业公司治理,当事人多不具备专业治理能力。

治多县国土局副局长安多尼玛称,因一些历史原因,此处行政区划和实际管辖不符,盗采点一直以来都是青海省治多县、曲麻莱县、格尔木市的三不管地区。

安多尼玛还说,县国土局从2014年开始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3800万元的生态修复经费,目前还在修复效果评估中,没有批复。

上万吨煤等待运出

达哈煤矿在玉树州曲麻莱县境内,位于扎苏煤矿以东38公里处。它同样处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正在试点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

8月2日,记者探访达哈煤矿时看到,煤矿已经停产。

在矿部,记者见到了4名矿山工作人员。一位姓韩的司机说,最多时这里住过70多人。2016年11月曲麻莱县政府停止了达哈煤矿的采矿权和转运权,今年5月矿工全部撤出,他们是回来把留在矿上的油罐车、挖掘机等开回去,以免丢失。

记者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网站了解到,2016年12月,达哈煤矿和另外13处煤矿被列入青海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被责令立即停产或建设。2017年1月,青海煤炭安全监察局注销了达哈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达哈煤矿属于有证开采。采矿权标示牌显示,矿区面积0.2897平方公里,有效期到2016年9月10日,监制单位曲麻莱县国土局。

该矿于2008年9月3日取得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权许可证。

当地知情人士表示,按照国务院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而达哈煤矿2008年才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取得采矿权,当年的采矿权批复程序存疑。

地质专家告诉记者,达哈煤矿还存在违规越界开采的嫌疑。该矿可采煤层储量大,但煤层薄,属于贫煤。原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但该矿三个露天采坑实际生产规模已达到6万吨/年。

记者从矿部遗留资料看到,今年4月,达哈煤矿开采二区共转运煤炭4000吨,从5月6日开始不再有运输记录。如今,还有上万吨煤留在矿山,没有被拉走。

至今为止,达哈煤矿也没有任何生态修复。

曲麻莱县国土局副局长巴桑扎西告诉记者,曲麻莱县已向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递交了相关修复方案,目前还在等待批复。

他说,采坑填埋修复等应该由该矿矿主青海珠峰宏源商贸有限公司承担。但是,采矿证是省厅颁发的,县一级只能在执行中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韩师傅称,达哈的矿主共有7个,分别来自青海、山西、福建、湖北。眼下,老板们还在筹划走续采手续,“老板说过,到了冬天,堆在这的上万吨煤也会运出去。”

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旻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三江源 “伤口”未愈 盗采矿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