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高峰:“提质增效”,需重建学校治理结构

2017年10月25日 09:48 | 作者:高峰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学校也不能超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和现实。若以十九大报告中的社会主要矛盾来分析和审视当前的教育,也存在着办学质量与效益不高、区域教育和学校内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所以,今天教育上的突出矛盾表现为: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家长追求优质教育、国家追求“立德树人”等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区域之间、学校内部之间出现的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认为,造成矛盾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办学质量与效益问题。

提到质量与效益,有人不禁要问:学校应该是农业,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要“复制”工厂那套“效益”的东西,成批地去“加工”人才。确实,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讲,从对儿童实施的教育来说,这都是对的;但是学校毕竟是一个组织,从社会学、管理学上来说,就必须强调质量与效益。

也有人会问:我们学校高考成绩优异,一本上线率都达到了90%以上,难道说没有质量和效益吗?毋庸置疑,这确实有一定的质量和效益,但不是全部,或者说,不可以如此计算办学的质量与效益。

何为学校的质量与效益?

质量,就当下来说,涉及到学生的发展度、幸福度,家长的参与度、满意度,表现在校园和班级生活质量上;就长远来说,涉及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如何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如何为人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即表现在,要为将来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效益,指的是办学效益,即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国家对学校进行了大量投入,如购买教师的职业服务,建设校舍,保证学校运行,国家课程落地的费用等,通过投入办学,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合格的公民,最终表现是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问题。

但是,今天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实现这样的质量与效益。

如何破解当前教育上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今后仍要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通过重构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选择。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自由选择,来构建起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课程体系和学程路径,让学生在课程与学程中成长,在丰盈的教育生活里长大。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供给不仅单调,而且高度同质化。如果课堂教学走流程,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就会导致学生不喜欢教育生活,不喜欢校园。今天,学校不仅要提供认知学习的课堂,更要供给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发展其智商和情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二是要让老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儿童的幸福童年来自于教师职业的幸福,儿童幸福人生的奠基因子是依靠教师来传递的。而目前教师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如家长民主意识的高涨,对儿童维权意识的提升,对优质教育的诉求,政府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对安全的考核等,都会通过学校传递给教师。这导致了教师出现了不同层次的职业倦怠。所以,我们要建立教师职业标准,做好教师的职业规划,让老师愿意追求、有所追求,并通过参与课程的重构、学程的再造,通过“团队自组、级部自治”的用人机制,重新激活教师内心的发展动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在得到尊重与人生价值实现中体会到职业的幸福,在学生的成功中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三是适应课程重构需要,重建学校的治理结构。我们要以儿童为中心重现建设学校的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获得职业幸福的体制机制,让学校在不断变革中求得质量与效益。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学校,通常以人、财、物为中心建构管理体制,加之目前人事制度、职务评审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等结构化矛盾冲突,导致了办学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强、质量与效益不高。而新学校应以“公平、自由和效度”为中心重新建构,让全体教师参与进来,大力推进“契约办学、民主治校”,进而提升全体教师的领导力,提升学校的质量与效益。

教育是一项“静等花开”的事业。在教育哲学上,我们尊崇“农业的春华秋实”;在管理学上,我们要通过课程重构、教师职业发展和治理结构的重新布局等办法,推进学校不断地发展,实现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育 学校 质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