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专题调研“内地高校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

2017年11月06日 09:12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内地高校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专题调研报道
希望有更多的“新疆哥哥”“新疆妈妈”
人民政协报记者 汪俞佳

“1998年我从新疆来到内地上大学,毕业至今一直留在北京邮电大学担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大家都叫我‘新疆哥哥’。”10月12日下午,在与北京邮电大学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师生交流座谈时,做了13年辅导员工作的新疆维吾尔族小伙艾克热木一边热情地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一边向调研组分发自己工作室编写的《北京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实用手册》。

就在前一天,艾克热木正能量工作室刚刚举行了2017年动员大会,学校40余位新人加入到这个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服务的大家庭。“工作室的职责不仅涉及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学业水平提升,更涉及学生的心灵成长。”从一个人,一个团队,到一个平台,艾克热木的经历让委员们切身感受到少数民族辅导员队伍的真情与奉献。

前不久,中央统战部等5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配齐配强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的通知》,要求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高校按生师比50:1的比例配备少数民族辅导员。

这个政策执行起来有难度吗?面对调研组的亲切询问,艾克热木及学校有关方面都坦言:“确实有难处。”

一方面,懂双语的辅导员来源渠道较少,很多老师或学生留下来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受学历、编制、户籍等限制政策影响,不易招聘到符合条件的辅导员。

“能不能把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纳入特殊人才录用渠道,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让优秀的本科生可以留校工作?”金莉委员的看法得到委员们的认同。大家建议,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力度,选拔优秀学生留校工作。同时积极对接新疆地区高校,继续从新疆高校引进部分优秀毕业生。

“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有一批同学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热情开朗,乐于奉献,对知识的渴求和科学的探索劲头十足。”16日下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洪汉英工作室,调研组认识了另一位新疆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洪汉英。

2009年6月,洪汉英告别了工作20多年的新疆医科大学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凭着自己对新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性格的了解及懂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优势,洪汉英很快与新疆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口中最亲爱的“新疆妈妈”。

2012年8月,上海高校辅导员洪汉英工作室正式成立,如同艾克热木工作室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

“刚刚来到内地上大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确实薄弱,学业压力大,相当一部分还存在语言障碍,面对陌生环境,思想包袱比较重。”洪汉英的话让委员们感同身受。大家深刻感受到,辅导员这项工作看似不起眼,实际上他们是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情感融合贯穿于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当然,辅导员只有爱心还不够,还要刻苦学习有关民族、宗教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认真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意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您这个工作室办得这么好,有学校来取经吗?”好几位委员关注到这个问题。当了解到洪汉英工作室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经验不仅在上海推广,而且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吉林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时,大家都倍感欣慰。崔景龙委员语重心长地说:“大学时期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辅导员是他们心灵的老师,要帮助他们打好人生底色。”

是啊,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辅导员虽然只是播撒种子的园丁中很普通的一员,但他们却给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异地他乡一个温暖的家。委员们希望,工作室能够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交流、推广先进经验,调动和激励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了解新疆文化、亲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辅导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学生 少数民族 新疆 辅导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