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为新时代海南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7年12月20日 15:03 | 作者:吉明江 |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海南民族地区要同全省一道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就必须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政治基础,铸牢在经济、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建设基础,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政治基础

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政治基础的要求。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和《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紧密联系美好新海南建设实际,紧密联系海南少数民族的工作实际,加强领导,精心设计,制定海南省民宗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意见》及责任分工方案,层层落实、步步深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让十九大精神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警)营,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政治基础。

二、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经济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海南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时代,要推动海南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从以下三方面铸牢民族地区经济基础:

一是坚决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整合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林业、特色旅游业和特色加工业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品牌,不断夯实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基础。

二是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民族地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内对外联系的交通、信息通道,搞好水电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切实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要把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全域旅游紧密结合,统筹推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产业小镇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将其培育成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三、 用好用足用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法治基础

当前,海南民宗系统领导干部在主动配合、指导民族地区用好用足用活民族政策,促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工作上的缺位和不足。新时代,要全面深化法治建设,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法治基础,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用好用足用活民族区域立法权。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出台《海南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生态保护等各项事业发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自治县立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和完善自治县的立法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制定自治条例,破解发展难题,把自治法的规定进一步落到实处。

三是要构建常态化的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平台,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

四、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文化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海南历史上有黎族苗族文明的深厚积淀,底蕴深厚的海南本土优秀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文化建设基础,就必须着眼于保护、着眼于发展,真正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要办好一年一度的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和黎祖祭祀等活动,不断扩大民族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二是要弘扬海南本土优秀历史文化,认真梳理、用好用足本土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用现代艺术手段加以推陈出新、融会贯通,推出一批像《黎族家园》《黎族故事》的文化精品,不断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软实力建设,既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创新中传承,又增强海南的文化自信。

三是要认真落实《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条例》,积极抓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加强对黎锦、苗绣等海南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创新。

四是要结合“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独具海南文化魅力、赢得市场广泛认可的旅游文化精品,不断丰富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内涵。

五、 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社会基础

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要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黎、苗、回等各民族同胞在全省各地流动,民族工作已经从农村延伸到城市。由于经济利益、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城市管理等方面引起的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在新形势下,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社会建设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海南省加强和改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海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为各民族同胞来来往往创造条件。

二是制定出台《海南省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中长期规划》,加大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务员遴选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力度,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参与到社会的管理、服务等工作中来,创造各族群众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三是积极协调做好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建设,争取在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及省内各高校设立海南少数民族预科班和特招班,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的社会条件。

四是要坚持多措并举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奠定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六、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力度,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生态文明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海南民族地区大都处在全省生态核心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极好。但近年来,有一小部分民族地区存在开发过度、居民生活环境卫生差等问题。要铸牢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的生态文明基础,就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部署要求:

一是加大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投入。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辅助的多元投入体系。加大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债券对重大生态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工程的支持力度。统筹整合各类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优先用于重要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二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保补偿体制机制。将全省民族地区特别是生态核心区和生态保护修复区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杜绝出现民族地区群众因生产生活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三是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核心区,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源头,以及水源保护地、公益林保护区、热带雨林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内的民族地区居民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促进迁出区生态恢复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确保生态移民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总之,党的十九大已吹响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号角,海南将立足自身优势,抢抓难得机遇,凝全省之心,举全省之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吉明江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海南 民族地区 民族 新时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