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走近“冰场美容师”:每天推冰焊冰浇冰需几小时

2018年01月15日 07:19 |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下一页

工序3浇冰

高压水管喷水 冰面光滑如镜

浇冰师傅陈永建站在冰场边,看着空空荡荡的冰面跟同事们说:“明天是周末,来滑冰的人肯定多,这冰场可得给弄平整。”

所谓“浇冰”,就是用类似消防用的高压水管往冰面上浇水。但冰面不同于地面,水一浇上去就容易冻结,如果浇不均匀很容易出现厚、薄不同的冰面。滑冰讲究的是光滑如镜的冰面,冰面不平轻则影响滑冰者的游玩体验,严重的还会有危险。所以,浇冰师傅在冰场属于“大拿”型的人物——不仅没他不行,而且还非他不可。

后海3万余平方米的专业滑冰区,除了不刮风的日子,几乎每天都要浇冰。陈永建说:“刮风会把水吹跑,形成‘波浪’一样的条纹,所以刮风不能浇。”除此之外,后海从傍晚六点半左右开始浇冰,前海从晚上九点左右开始浇冰,数万平方米的冰场至少得三四个小时才能浇完,“浇完后海早的话晚上八点半、九点吧。前海浇得晚,下班得第二天凌晨了,那可是最冷的时候。”陈永建说,“干到后面,甭管你身上穿多少件衣服、戴多厚的手套,全都冻透了。不过浇冰那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要不也干不了这行。”

■记者手记

他们在漆黑的冬夜里发着光

很多位在什刹海冰场滑了四五十年冰的滑友跟我说,他们去过很多城市比赛,唯觉什刹海冰场的冰面特别平整,这引发了记者对在冰场工作人员的好奇。“冰场美容师”们工作在游客的视线之外,游客看到的、感受到的是他们深夜甚至凌晨工作的成果。

冬日深夜刺骨的寒冷,用“冻透”这个词儿似乎都不足以描述那钻进骨头缝儿的寒气。

采访时,一位浇冰师傅一边儿忙着浇冰,一边儿跟记者念叨重复着一句话:“可得浇好了,要不然明早滑冰的会摔跟头的。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这位师傅有些口音,再加上水流喷射声音太大,好多话记者没听明白,但就是这句听得真真切切。浇冰师傅陈永建技术那么娴熟,浇冰速度应该挺快吧?不,他浇得不快,但却最认真,哪里少水,他必定再拿水管去补一补,因为“冰面浇不好,滑冰的得骂我们嘞”。

他们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每到深夜,冰场变成了他们的“舞台”,他们在这里默默地为明晨耕耘一片平如明镜的天地,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美容师’们在漆黑的深夜整个人都在发光”。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 本版摄影 北京晨报记者 王巍

■人物特写

一根高压水管“打天下”

陈永建是山西人,几年前去哈尔滨打工,在那里跟师傅学起了浇冰,这一浇就是四五年。与哈尔滨的天寒地冻相比,北京的冬天实在温暖很多。白天他是什刹海冰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到了晚上夜幕降临,整个冰场便成了他的舞台,一根高压水管“打天下”,经他手浇的冰,游客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陈永建的浇冰技术在冰场师傅里数一数二,“人说浇冰是技术活儿,其实哪来那么多技术,主要是手感和经验。”陈永建说,由于干的年头长了,手里自然有了“准心儿”。冰场夜晚没灯,陈永建全凭肉眼看,冰面上颜色偏黑的地方就是没浇或者水浇得较少,需要再浇一些水“补齐”。可是在记者采访时,面对漆黑的夜晚和同样黑漆漆的冰面,根本分不出冰面黑白,而陈永建的眼睛就像X光机,扫视这么一圈,哪里黑、哪里需要补水便了然于胸。

陈永建告诉记者,要完成浇冰他一个人可不行,需要有人配合,“咱这浇冰也分工种:一个拿枪头的,俩扯管的,一个管机子的。”说话间,陈永建的同事已经来到冰场边,他用工具在冰面上打了一个小窟窿,水管伸进冰层下抽水——浇冰面的水不用自来水,就地取材用什刹海的湖水。

“突突突……”伴随着一阵发动机的声音,湖水从冰面下抽出迅速进入水管,将水管撑得鼓鼓胀胀。陈永建双手紧握水管头,呈四五十度角向上倾斜,嗖——一股强大的水流冲天而出,水花在空中散落开来,像扇面形状降落到冰面上,在冰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层。

陈永建一边观察着冰面上水层的厚度,一边匀速缓慢地转身,“不能转快了,要不有的地方没浇到,有的地方浇厚了”。浇冰用的是高压水管,水流喷射而出时会产生一定的后坐力,所以浇冰师傅需要用力握着水管头才行。浇冰时陈永建将水管头紧紧贴在身侧,双腿稍弯曲,双脚稳稳地站定。在漆黑的夜晚,只看见那亮色的水花在空中四溅开来,倾泻而下。

“往后拽——”陈永建大声吆喝,两位扯水管的师傅一起将水管向外拉,充满水流的水管长达几十米,拖起来颇有些分量。

30分钟后,陈永建的毛帽子上缀满水珠,即使穿着围裙,外套上有些地方还是湿了。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冰场美容师 推冰焊冰浇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