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离婚登记处的年轻人 全职太太、二胎家庭是高危人群

2018年02月09日 08:0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手机成家庭关系“杀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浦东新区婚姻登记处见到了这样一对夫妻:妻子与咨询师热络地聊着,丈夫一边玩着手机游戏,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咨询师的提问。被问烦了,他抬起头撂下一句:“那又怎么样?我已经不爱她了。”然后,继续低头玩手机。

这个表示已经“不爱”妻子的男人,有个9岁的大女儿和5个月大的小女儿。而他自称从一年半前就已经完全不爱妻子了。“但还生了个老二?”周兴蓉追问他,他又回了一句:“那又怎么样?”

周兴蓉告诉记者,这样不尊重咨询师、成天低头看手机的青年夫妻不在少数,几乎所有咨询师都会遇到。“手机、手游正成为家庭关系的‘杀手’。”周兴蓉是有依据的,她接触到的几乎每一对夫妻,在控诉对方对家庭、对自己漠不关心时,都会带上一句:“在家就玩手机。”

36岁的小娟形容自己是在跟手机、跟摩托车“抢老公”,“大多数时候跟摩托车车友会的在一起混,喝酒;偶尔在家,就刷手机、玩游戏”。小娟说,自己与丈夫几乎没有交流。

但与此同时,这个全职妈妈却肩负着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培训,形容自己是一个忙得连手机都顾不上看的人;丈夫却闲得可以天天出去飙摩托车、在家玩手机游戏。这与小娟原本想象中的婚后生活大相径庭,结婚前,她是一个在父亲手心和两个哥哥肩膀上长大的“小公主”。

咨询师孙福革见过太多因为手机引起的家庭纷争,有时是男方用手机约网友见面,女方定期检查男方手机;有时是女方身为家庭主妇,沉迷网络游戏,在游戏里寻求网友安慰。

并不是每一个家都要“劝和”

尽管相关部门对睿家服务社每年“劝和”的夫妻总数有一个基本的“硬性指标”,但睿家那些持有专业社工证、心理咨询师证、婚姻家庭指导师证的专家志愿者们,却并不“唯指标论”。

“最早的时候,我们是做劝和工作,现在我们不再劝和了,我们是做‘婚姻家事辅导’。”王梅艳说,睿家的前身是2010年浦东新区民政局牵头成立的家庭事务工作项目组,与老年事务、青少年事务工作组一起,负责探索特定人群的专业服务模式。项目组后来变成了独立的社会组织,定点定时驻扎在婚姻登记处从事“劝和”工作。

早些年,专业社工和志愿者们确实在从事“劝和”工作,总让夫妻双方“忍一忍”。这种“劝和”在50后、60后夫妻身上最管用,但随着70后、80后、90后离婚人群的增多,年轻夫妻开始对“劝和”产生了抵触。

比如,一些高知青年,在自学了许多心理学知识后,仍然无法解决家庭矛盾,就会意志坚定地要求离婚。志愿者用共情等专业方式进行调和时,对方会来上一句:“我们是各自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天生缺爱,矛盾不可调和。”

孙福革就“劝分”过不少“真的很不合适”的家庭。

一名28岁的女青年与30岁的丈夫育有一女,妻子反映,丈夫总爱在家偷偷穿着女性内衣、踩高跟鞋,她还发现丈夫有很多“男朋友”。“第一次劝,他俩为了孩子愿意继续共同生活;第二次再闹过来,我说还是算了,女方还年轻,别耽误了自己。”孙福革说。

一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年轻夫妻,女方29岁,男方35岁,女方因为对离婚协议不满,闹到了婚姻咨询室。“他挣那么多钱,一个月才给我和孩子20万元生活费,让我怎么过?”女方拿出一份月租金高达5万元的租房合同,甩出3个字“不够花”,男方则直接走人,不接受任何调停和咨询。

孙福革记得,那位女士在婚姻咨询室里哭哭啼啼了一个上午,控诉对丈夫的种种不满。最后,孙福革劝她:“你每月花掉5万元房租,还有15万元可以生活用,省着点花也不错。有的男人离婚每月才给1000元生活费,知足吧。”

好聚好散的高素质夫妻越来越多。一对都在外企担任中层管理者的夫妻来登记离婚,男的坦言自己有外遇,并且想与第三者结婚;女方则说:“我爱你,就让你过你想要的生活。”

在孙福革记忆里,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对夫妻,郎才女貌、极其般配,“从内心来讲,很希望能劝和,但这种人往往主意很正,好聚好散”。临走时,双方都没有憎恨对方的意思,男方还劝慰女方:“以后咱还能来往。我爸妈也喜欢你,你们可以继续相处,我不干涉。”

“高知”人群最难辅导

梳理了这么多年的案例,王梅艳发现,以机关公务员、科研工作者为主的“高知”离婚群体值得关注。从职业上来看,公务员和科研工作者成为离婚的“高发区”对象。

33岁的大学教师丽丽从一进婚姻登记处的大门开始,就表现得极为强势。她是一名年轻的副教授,每天要喝3杯咖啡,站在讲台上授专业课。但她却把自己的科学精神,用到了家里。

在家里,所有的事都由她安排。婆婆每天上街买菜,她要求记账;丈夫很少与她有亲密举动,两人一起逛街就像“路人”;女儿每天按照她定的时刻表完成各项运动和作业。闹到离婚,最主要的原因是婆媳关系不和。

“婆婆和丈夫在一旁不吭声,就见她张牙舞爪地把每个人都说得一文不值。”孙福革接触的案例中,类似的高知家庭并不少见。

与科研工作者不相上下的,是机关公务员。

最近一段时间,孙福革已经接触到了3对警察夫妻要求离婚的案例。离婚的原因非常雷同,“一方要求对方随时on call(随叫随到),另一方则工作没正点、回家玩心重,几乎照顾不到家庭”。

有一个警察妻子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每天就是上班+喂奶,双胞胎女儿天天睡在身边,“见不到丈夫,见到了他通常在家玩手机”。

妻子认为,这样的丈夫,有没有都一样,因此执意要离婚,“我一个人带孩子,做同样多的事情,但比跟他一起带幸福得多”。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高知家庭愿意付费享受优质的婚姻家庭咨询辅导。2017年,有10多对夫妻主动向睿家服务社支付每小时800元~1000元的咨询费,寻求督导级别或者教授、副教授级别的资深专家提供支持。

这与过去的离婚夫妻对自身家庭问题羞于启齿完全不同,“年轻人的价值观更加开放,他们一边追求自我,一边希望处理好家庭关系”。王梅艳近年来见到很多“自学成才”的离婚夫妻,他们中的一方不仅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还咨询过身边的专业人士,“他们会要求更加高阶的服务,对我们的工作也带来挑战”。

(为保护隐私,文中离婚当事人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2月09日 08 版)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离婚登记处 全职太太 二胎家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