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推荐 推荐

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将普遍提供线上服务

2018年04月17日 09:34 | 作者:李红梅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初诊绝对不能在线上开展,不建议儿童通过互联网看病

意见明确,将来互联网不仅可以预约挂号、候诊、缴费、报告查阅等,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也可以在线上进行,并允许在线开具处方,逐步实现患者在家复诊。

也就是说,初诊绝对不能在线上开展。焦雅辉说,这与医学基本规律和规则有关。医生给病人初诊要作出诊断的话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是医生通过询问了解病人病情、病史、家族史。第二需要做一些体格检查,即视触扣听,中医叫望闻问切,了解病人症状和体征。第三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比如抽血化验、心电图、B超、做手术、病理等,如上手段综合应用,医生才能够对疾病作出科学的诊断意见,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初诊病人,这些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互联网上初诊是绝对禁止的,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要求的。”

但也不是所有疾病都能在线上复诊。焦雅辉说,经过国内外实践证明的部分比较稳定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可以在线上复诊。比如皮肤病患者,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没有发生变化、基本长期维持稳定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包括远程监护或者所在的社区可以做一些检查检验,这些指标医生掌握之后,可以在线上开长期处方或者调一调药。但是有一些病如肿瘤,患者需要定期做抽血化验、影像检查,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还有儿童疾病病程进展快,不建议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通过互联网看病。“凡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医生,都会给患者作出一个科学的建议,如果需要的话,还是到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除了复诊服务,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将让人们就医变得更加便捷。在优化“互联网+”家庭签约服务方面,这次也明确规定可以促进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鼓励在网上开展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和延伸处方等服务;在“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方面,明确对线上开具的处方经过药师审核以后,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配送;在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方面,逐步拓展在线支付功能,包括异地结算、一站式结算;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鼓励推进研发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在提高医院运行管理和便民服务方面,明确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的预约诊疗和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一些线上服务。鼓励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地区和偏远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探索。

同时,如上这些政策将有配套支持措施,如收费政策、对接医保结算系统、统一权威的互联互通信息平台等。于学军介绍,截至去年底,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部实现连通,下一步将在应用上下功夫。同时,制定落实卫生健康信息的标准和规范,所有医院实现统一标准和接口,并整合信息,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支撑。

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互联网诊疗行为将动态留痕

在网上看病,能让人放心吗?如何确保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于学军介绍,文件明确了严格的监管措施:首先是明确行为的边界。尽快研究出台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明确监管底线,同时按照深化“放管服”的要求,降低准入的门槛。并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确保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其次是强化责任。“谁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谁就必须要负责任”,比如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责任的主体还是医疗机构本身。另外,在监管方面原则是按照属地化管理,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第三方平台应确保提供服务人员资质符合有关规定,并且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同时,要建立医疗责任的分担机制,推行在线知情同意告知,防范化解医疗风险。

此外,还要提高监管能力。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全程留痕。利用这个特点,将建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管端口,所有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平台,需及时将数据向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推送、传输和备份,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通过监管的端口对互联网医疗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另一方面,推进互联网可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标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可信医学数字身份、电子实名认证、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同时还要完善医师、护士、医疗机构电子注册系统,方便百姓查询。“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做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同时保证访问处理数据的行为可控、可管,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在建立统一规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产权保护的法规,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健康数据保密规定,严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和基因数据等与个人隐私相关的信息。”曾益新介绍,下一步还将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包括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管理办法,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支付制度以及医疗服务、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共享等基础标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互联网 服务 线上 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