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解读机构改革:应急管理进入“应急”状态

2018年04月18日 08:05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内设机构不搞简单物理相加,应急管理进入“应急”状态

当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线(政策解读·机构改革进行时①)

解读人: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  黄  明  

采访人:本报记者  丁怡婷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近一月,多个新组建部门陆续挂牌,机构改革进入实质性落实和推进阶段。目前,机构改革工作进展如何?职责调整、工作衔接问题如何处理?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解读机构改革探索,并介绍地方相关改革实践。

——编 者 

近日,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面对应急管理的专业性复杂性,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此次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具体工作进展如何?近日,记者专访了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回应社会关切。

timg (2)

网络图

把分散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记者:如何理解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和定位?

黄明: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定位很明确: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牵头部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支撑部门,承担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

机构改革能否如期到位、新组建部门何时步入正常运转,牵动社会各界的心。这是因为应急管理部负责的事务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能不能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此外,新组建的部门整合了9个单位相关职责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责,牵涉面广、改革力度大。

记者: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对此,应急管理部有何动作?

黄明:主要是两个“前所未有”:一是机遇前所未有。把分散于各有关部门的应急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我国应急管理战线几代人的梦想。通过深化改革形成这一体制,就是最大机遇。必须坚决支持改革、搞好改革,提高风险防控、抢险救援等各方面应急能力,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保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挑战前所未有。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高风险。如果防范不力,就可能酿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如果防灾减灾救灾不力,就会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同时,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健全,全民防范意识不够强,应急救援整体能力水平不够高。因此,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繁重。

当前,应急管理工作进入“应急”状态。一是全面启动应急值守。由部领导带头,每天24小时轮流在岗值守,一旦遇到突发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第一时间做出响应。二是研究制定应急管理部应急预案,明确系统如何操作运行,确保应急响应救援有序有力有效。三是抓紧实现应急信息互联互通。尽快把相关部门应急信息接入应急管理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抓紧规划建设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在应急响应时形成高效联动的整体合力。

改革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目前集中办公基本完成,人员转隶有序进行

记者: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重点有哪些?与之前有什么不同?

黄明:组建应急管理部不是哪一个单位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脱胎换骨。此次机构改革与之前不同,原则是“优化、协同、高效”。

优化整个组织结构、应急体系、管理机制,研究内设机构设置,不能搞简单“物理相加”,必须起“化学反应”,努力把分散体系变成集中体系,把低效资源变成高效资源,全面提升国家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科学合理界定职责,既要勇挑重担,又不能大包大揽,要做到有主有次、有统有分,权责一致,与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

高效对应急管理部非常重要,时间效率就是生命,必须从体制、机制、素质、作风上保障应急响应运行便捷通畅,处置有力有效,努力将应急管理部建设成高效率国家机关。

适应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形成团结奋斗、雷厉风行的应急作风,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随时准备上前线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解读 机构改革 应急管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