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宁夏政协调研文物保护利用服务经济发展情况

2018年05月17日 09:12 | 作者:张倩 范文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宁夏政协调研文物保护利用服务经济发展情况

让文物“活”起来 

人民政协报 通讯员 张倩  记者  范文杰

5月10日,银川,细雨连绵,穿行其中,似乎走进了烟雨朦胧的江南。

这天,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委组织调研组,就“全区文物保护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专题协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IMG94c69121319746554418035_small

资料图 雪后贺兰山 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这样的天气,很适合调研的内容啊。”路上,伴随委员们谈笑,调研组第一站来到了吴忠市金积镇的清末名将董福祥的宅第。

“历经百余年风雨侵蚀后,这座古宅‘重病缠身’,近十年来吴忠市文物部门投入近4000万元对董府文物本体修缮。”吴忠市文物局工作人介绍:“董府无论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还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建议将董府古建筑陈列展示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引进创意文化、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委员雷晓静感慨道。

当天空收起细雨,阳光布满大地。调研组走进贺兰山峡谷,“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岩画就分布在沿溪道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总数多达6000余幅,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2016年8月,银川、石嘴山段出现连续强降水,贺兰山东麓的岩画遗址,在这次山洪中“受伤”不轻。

“洪水对岩画造成的损失大不大?”“损伤的岩画是否都能修复?”贺兰山岩画是宁夏人心目中的“宝贝”。听到岩画严重受损,委员们神情凝重了起来。 

“岩画被山洪中夹杂的石块撞击,100多幅都有划痕,但是没有造成岩画本体的大面积创伤。”贺兰山岩画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吸取经验教训,以洪水的流量、水位、洪峰等为依据,做好科学规划,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岩画恢复原样是个漫长的过程。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景区负责人补充道。

座谈会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洪洋首先发言:“一万年的贺兰山岩画、一千年的西夏陵……尽管它们身世不凡,但知名度并不高。我们让文物‘活’起来的办法还不够多。”

“主席说到了关键点。”自治区文物局常务副局长石学安算起经济账:“每年,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00万,文物征集费150万,博物馆建设费用200万。地方财力有限,保护投入难以保障,更别说利用文物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钱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可能有所改善,但人的问题,仅依靠政府力量几乎不可能解决。对此,委员们建议进一步理清政府、社会、企业的关系,明确权责,拓宽渠道,创新管理,吸引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     

会上,委员们提出要把保护文物放在第一位,加强文物旅游研发,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百姓保护好家乡文物的积极性。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传统村落、古民居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合理利用。

调研组表示,关于文物保护经费、编制、人才等问题,文史委将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召开协商座谈会,届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文物 保护 调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