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中国画的“生命意识”

2018年06月21日 18:40 | 作者:李克俭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生命,对于“艺术”来说,是永恒的。

艺术,对于画家来说,是“生命”的。

艺术之“生命”与生命之“艺术”,是画家站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创新与发展的前行路口,艺术表达自我,生命体现境界,境界物我两忘,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思想、民族情感的历练与审美过程,一种“生命”与“艺术”天然融合的美学命题,揭示了,千百年来传承、延续和发展的中国画,画品标准往往被认为是“笔墨技术”的因素所决定,其实不然,核心艺术标准应该是“生命意识”的内涵与彰显,而“生命意识”是支撑中国画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价值、收藏价值的核心元素。

在当代文化思潮融合贯通、艺术审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中国画坛产生只注重书画创作的“笔墨技巧”,而忽视“生命意识”的现象呢?为什么那么多被称为“实力派”的画家作品把“笔墨技术”做到极致,做成“精美的玩意儿”、一种“纯粹艺术”的东西而不被市场和观众看好呢?为什么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各类艺术评奖都以学院式的笔法理论和墨色玩法的“高超”为准绳呢?

QQ截图20180621183939

为什么那么多收藏家越来越感觉困惑:书画市场润格混乱,造假成风,浮躁不安,急功近利,天价作品与书画垃圾同时充斥市场,让人眼花缭乱,令收藏者观赏者无所适从,到底什么样的书画作品才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呢?

凡此种种,问题值得深思,现象值得研究。

其实,当代画家的作品之所以缺少艺术价值,其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画“本体意识”的淡化,即对中国画“生命意识”的忽略。

想想看,没有“生命”的“艺术”是什么艺术?

事实上,从古至今,但凡有成就的国画艺术大家,他们的作品一定具有鲜明的个性、时代特色和很强的生命意识。

不是吗?古代画坛大家的传世佳作,虽然在画面中流露出一些“小我”、“自我”的意识,但在笔墨的表达与意境的营构方面,一定是包涵时代背景、历史人文、思想情感、审美趣味等艺术元素在作品深层之中。

现当代艺术大师诸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刘海栗、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李可染、范曾、吴冠中、蒋兆和、杨之光……等等,这些大师的艺术作品,那一件不是历史文化的艺术课题?哪一件不是时代思想和爱国情感的艺术宝库?哪一件不是笔墨个性鲜明、超卓独特的艺术品质?哪一件不是生命力根深叶茂的传世佳作?

关键是,画家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画的“生命意识”。

古人云:画品乃人品,人品即画品。画品是什么?是艺术“生命”的表达形态,其画入品,一定蕴含思想、理念、精神、情感、文化“生命”元素;什么是人品?是画家的“生命”格调和品位,人品融入画品,人品高则画品高。其中,画品中的“生命”元素,决定着书画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相反,如果作品中缺乏“生命”元素,就会“营养不良”而萎靡不振,作品就会缺乏积极、健康、向上的时代朝气和艺术生机;尤其是缺乏思想和情感要素,或者陈陈相因,抄袭古人或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抄袭古人或别人的笔墨,那么,这种作品仍然会失去价值,没有自己的灵魂和笔墨,笔墨等于零啊。

现代艺术大家傅抱石曾说过:“一切艺术的真正要素在于生命,且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

中国画就是掘取了中国生命哲学的精气元阳,从而形成以追求“生命”为根本目标的民族绘画形式。生命是跑荡于中国画之中不灭的精魂,画家以自我生命去契合自然生命,去感觉活力无限的生命意旨。无论山水、人物、花鸟云云,中国画所体现的生命感,一定是“活生生”的艺术本体,山随画活,水为诗留,人物生动,精神涌动,花鸟传神,性情中来。

为什么人们总是感觉吴冠中等一大批山水画家的艺术作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什么人们感觉蒋兆和、杨之光的人物画总是那么 “活生生”的?为什么人们总是感觉八大山人画出天真嬉戏的小鸟,郑板桥画出凛凛清韵的竹子,吴昌硕画出笔走龙蛇的藤蔓,齐白石画出跃然活脱的虾趣呢?……

殊不知,这些艺术大师往往把整个生命都融入艺术本体之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扩张视野,去激发思想,去博大情怀,去描绘自然山水的时代精神,去把握生活中的人物命运,去抒写自然花鸟的人文情致,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艺术大师的作品,之所以传世不衰,之所以给人以“生命”之感,是因为大师对中国画本体蕴涵的诸多“生命”元素,对自然山水、花鸟及人物等都有着独特的感悟和审美过程,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学养支撑,娴达的笔墨和美感形态只是“意外”的收获,“功夫”往往在“诗外”。

当代一些画家之所以因惑找不到出路,是因为,受当代商品经济思潮的冲击,艺术家不艺术了,坐不住了,浮想联翩,脚不着地,不求传统文化的修养,舍不得在作品中投入“生命”和情感,只是一味拿古人或大师的作品当作创作的蓝本,只学来传统的笔墨皮毛,而未学来大师的思想和情怀;抽去古典绘画之灵魂、之思想、之情感,而独独留下“空壳”笔墨,把笔墨玩成毫无生命的玩意儿,一张白生生的宣纸上只留几缕空洞的笔法和墨色,没有任何文化内涵,没有任何思想和情感,这种抄袭古人笔墨或他人笔墨的画家,其作品有何“生命”可言?有何“艺术”可言?又有何“价值”可言?

艺术大师的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把生活当作艺术,把艺术当作生活,生活与艺术之间构成一个无限想象的审美空间,过着“与世无争”、消解铅华的恬淡日子。如此,成功的艺术家往往能从生机、鲜活的自然景观之中观察、概括和提炼出“生命”元素和“艺术”元素。

一位诗人这样说道:“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以我生命之火烘我双手,一旦火熄灭,我就悄然而走。”可见,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创造艺术境界和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作品之中内涵“生命”和“生机”。

道法自然,观照自然,抒写自然,审美自然,有职业素养的画家,最善于把身心投入自然审美之中,羚羊挂角,物我两忘;只有忘我“写生”自然,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与艺术,艺术与生命,生命与情感,情感与笔墨,笔墨与境界,在这个“生命”意识贯穿艺术环节、“生命”意识滋润艺术境界的审美过程中,生命的纯化,情感的纯化,艺术的纯化,在画家的笔墨之下,表现得淋漓尽致,阳光雨露,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有艺术家说:一流画家画思想,二流画家画情感,三流画家画笔墨。可见,艺术的思想性如同艺术精神与灵魂,是激发画家情感和笔墨“生命”的原动力。可见,艺术生命意识的自觉,是画家及其作品成熟的显著标志。其中,“生命”元素的融合与通感,形成艺术创作的推动力。这样,艺术创作就会进入一个“空间之新”,“新”就新在从画家心灵出发,一任灵性自由流畅,充分释放和渲染艺术创造力,不必追摩古人,不必仰息时潮,我手写我心,我艺抒我情,臻于自由灵心独运之妙悟。

由此可见,中国画的“生命力”需要增强。

由此可见,中国画的“生命意识”不可忽视。(作者系中国美术评论家 李克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生命 艺术 画家 中国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