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工作

2018年08月29日 14:12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是一个由藏、汉、回、满、土家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学校有教师200多人、学生3000多人。今年初,该校被评为“2017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学校”。

长期以来,该校不同民族的师生之间,建立起了鱼水相依、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优良传统,并不断继承、保持和发扬。特别是近几年,学校一方面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开展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又通过民族团结来助推学校发展,在昌都市职业教育战线上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团结之根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昌都市职校通过“开学第一课”、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团结之根。

每个学期开学,学校都要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开展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活动利用一天时间,不仅要进行纪律教育、安全教育,还要进行一场深刻的爱党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教育。

每年9月是学校的“民族团结月”。2017年的“民族团结月”,学校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主题,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学校除利用校园宣传栏、LED显示屏、班级黑板报等加大民族团结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外,还通过在全校开展“四讲四爱”、在各班级开展“新旧西藏的变化”“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坚决反对分裂。

提倡友爱互助,滋养民族团结之花

2017年,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启动了“三助”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校党委书记余向辉表示,“三助”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是学校的一件大事,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良心工程。

据了解,“三助”即助学、助困、助行。其中,“助学”就是帮助学困生,比如学习基础较差但学习刻苦的学生;“助困”就是帮助贫困生,比如孤儿、低保家庭学生等;“助行”就是帮助行困生,比如纪律意识不强、言行举止不文明的学生。

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助学”“助困”“助行”为主要内容,积极为党员教师和学生搭建“连心桥”,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同时,学校把促进民族团结与党建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把互助友爱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连续多年扎实开展“强基础、惠民生”、结对认亲交朋友等活动。2017年该校分三批派驻进村入户教职工58人,在贡觉县敏都乡敏都村、马觉村、卡巴村“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期间,教职工为群众送去衣物、粮油、果蔬,交纳入驻期间的生活费,开展打扫卫生、清理水沟、照顾老人小孩、收割青稞等活动。他们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扎实解决群众困难,用实际行动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也展现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发展教育事业,丰硕民族团结之果

教育是学校之本,让更多的学生成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该校与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建立起对口援助关系。

2012年签订对口援助协议以来,三所院校从人才和资金上对昌都市职校进行大力援助。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帮助该校进行专业建设,使学校护理、汽修、供用电、建设等多个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还每年向学校捐赠现金10万元,设立“雪莲花基金”,用于资助贫困生和奖励优秀学生。此举充分彰显了民族之间的同胞情谊,使广大师生深受感动。

2012年,昌都市职校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在国家1000万元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全校师生不分民族、不分男女,全力投入,完成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等一系列任务,共同取得了这一学校发展的重大成果。

此后,昌都市职校师生不骄不躁、乘胜前进,又在职业技能竞赛、文体竞赛和对口高职考试等多个方面取得喜人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学生在西藏自治区大中专学生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中两次取得第一名,在2016年中职生对口高职考试中包揽前三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前进的道路上,昌都市职校将一如既往,把民族团结维护好,把职业教育发展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完成好。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族团结 学校 ​昌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