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那些依靠花呗和白条的大学生们,都过得怎么样?

2018年10月22日 17:04 |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但事实上,大部分开通并使用花呗、白条的年轻人将钱花在了奢侈品消费上。数据显示,在使用蚂蚁花呗购买的商品中,女装、饰品、美妆等潮流女性商品占比超过20%。

利益背后的代价

年轻、线上消费、敢于尝试,这些90后消费者的共同特征,也刺激着电商平台不断推出眼花缭乱的优惠活动。围绕花呗支付,支付宝推出的线上活动就包括各类红包、抽奖、礼券,被吸引的还不仅仅是年轻群体。

去年6月,小刘的母亲开通了支付宝,为了赚取红包和赏金,她鼓动全家三口都开通了支付宝功能。几乎每天,他们之间都要相互发送红包口令。“刚开始,一家人一天一共能领到五六元,妈妈开玩笑说‘马云爸爸每天送我们家一盘菜’。”

随着红包性质的改变,小刘和母亲又相继开通了花呗和余额宝。“今年4月,妈妈和爸爸突然跟我视频,要我教他们如何关闭花呗,因为他们误点‘一键花呗’,将花呗设置成了首先支付,两个多月都没有发现,被收取了利息。”

“借贷欠款”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不论看似多么轻松,借出的每一分钱都必须偿还。如果说非法校园贷是“尖刀和匕首”,那么超前消费就像慢性毒药,只是压力较小,对借款人的腐蚀更慢。在疯狂消费过后,就会看到“下月吃土”“超过五毛钱的局不要找我”“泡面相伴”这样无奈的调侃。

“花明天的钱,享现在的福”,这是白条花呗广告期望传递的理念,但这些广告背后,都巧妙地回避了一个现实问题——明天的债务谁来还?

欠的钱,早晚是要还的

作为一种超前的消费方式,蚂蚁花呗的额度并非无偿馈赠,那些优惠、奖励金的背后,依然是一种刺激消费的手段,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群体,蚂蚁金服、京东白条的还款渠道无非以下几种:向父母讨要、出去兼职、省吃俭用,甚至于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借债还债”。

刚上大四的小陈,消费都有计划。除了双十一、双十二集中消费,很少使用花呗。他的欠款一定会在规定期限内还上,主要方式还是从下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里面扣。

“花呗一时爽,还钱火葬场。”人民大学心理学院三年级硕士姜松说,“我开通蚂蚁花呗,只是为了在双十一抢购一款球鞋,从那以后我也很少用,一般是领到了花呗红包为了消费才使用,但是最近花呗红包只有一毛甚至几分钱,所以我也就不用了。”

但并不是每名大学生都有强大自控力。在各大高校快递提取点,总能看到学生排队取快递的场景,而双十一后几天,更会出现密集长龙。

一台苹果笔记本、一台尼康单反镜头、各种生活用品,这是去年双十一小潘在京东平台打白条赊欠扫货的战果。这也意味着,过去十个月,小潘每月都要偿还800多元的债务。作为双一流大学硕士,小潘每个月能领取600元的研究生补助和800元的实习劳务费,加上在学校就业办值班的工资,小潘每个月能有2800元左右的收入,偿还白条似乎并没有什么压力。“但最怕的是聚餐,尤其是六月和九月,毕业季的散伙饭和开学季的老乡会,这样的话就不得不向周围同学借钱。”

“其实我并不想花这么多,我的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的额度一共只有4000元,但到了双十一,花呗突然将额度提升至6500元。于是,在左右权衡之后,这6500元的额度就变成了尼康镜头。”

大多数背负欠贷又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而“上岸”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当发现自己的账单已经积累到四位数甚至五位数时,借贷的大学生才会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在一次一次透支消费的过程中,他们只会离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

“校园贷平台上不需要收入证明就可以轻松拿到贷款,学生是对利息不敏感的。一旦学生还不上利息或是滞纳金,便会背负“滚雪球”似的还债压力,这对于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无异于将其推至崩溃的边缘。暴力催收很容易就引起学生的心理危机,最后酿成悲剧。”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的“金融安全开学第一课”时说道。

十月已过半了,“双十一”还会远吗?(实习记者:刘泽溪 记者:刘禛)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花呗 白条 大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