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做好蓝色发展的“加减法” 青岛市政协委员建言深化海洋旅游供给侧改革

2019年01月30日 09:35 | 作者:陈小艳 王晨霞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拥有817公里海岸线的青岛,分布着69个岛屿、49处海湾。依海而生、因海而兴,蓝色海洋为青岛城市发展提供着优质广阔的空间,2018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26.5%左右。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近日,青岛市从八个方面部署安排全年重点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海洋是青岛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推动海洋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是青岛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今年青岛市政协全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将目光聚焦在发展海洋旅游产业上。委员们建议,将海洋旅游供给侧改革作为今后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向,切实加强海洋旅游顶层设计,修编旅游发展规划、海岛规划。在具体实施中,要加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突出海洋旅游集群建设,打造一批海洋旅游品牌。

“青岛每年的海上游客是300-350万人次,仅占入青游客总量的5%左右,海洋旅游产业市场潜力十分巨大!”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红表示。而当前青岛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与城市地位、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极不相称的问题,也让她担忧。

据了解,青岛海洋旅游企业涵盖多种所有制性质,大到拥有十余艘游艇、游船的公司,小到仅有几条摩托艇、水上自行车的个体户,参差不齐、良莠混杂,总体实力偏弱。企业间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难以培育出海洋旅游的龙头企业和骨干力量。王红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引导海上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通过给予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开发、培育并持续运营优质旅游航线;通过引导,加大企业对船艇更新和安全维护的投入,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吸引更多游客。

受管理体制、投资主体、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制约,海上旅游层次低、管理乱、效益差,仍停留在简单游览的“吃老本”层面。王红建议,深度整合资源,打造集约化平台,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平台,推动海上旅游资源的优化利用。

青岛海上旅游整体上呈现出“夏季热、冬季冷,白天热、夜晚冷,旺季热、淡季冷”的“三冷三热”状态。青岛市政协常委、民进青岛市委驻会副主委黄勇建议,从解决“三冷”问题入手,利用青岛丰富的疗养资源,在冬季多推出一些养生保健类的旅游项目。通过做好沿岸楼体、岸线亮化、美化,将海岸线自然风光与城市风景结合,在夜晚组织“夜游三湾”或在沿海一线看美丽灯光秀的活动。在淡季组织培训学习、体育文化游、海洋科技游等活动,拉长海上旅游时间线,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海洋旅游的有效供给。研究开发沿海一线等海岛,着力开发海洋度假、观光、运动体验、婚庆、商务、垂钓以及游轮等系列海洋旅游产品。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辛贤雷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他发现,近年来,青岛在旅游旺季通过限行禁行方案,改善了前海一线的交通情况,高峰时段堵车的现象明显减少,效果显著。但青岛前海一线集中了栈桥、八大关、奥帆中心、水准零点等多个景区景点,在景区景点密集的区域禁行旅游大巴,为外地来青车辆和游客造成了不便,也间接导致了各家景区景点的游客数量的减少。

他建议规划出更好的道路线路,修建更多的停车场停车位,在旅游旺季安排更多的交通警察在车辆行驶拥堵区域指挥交通。借鉴其他海滨城市的经验,充分权衡考虑本地旅游经济发展和市区交通运行的情况,调整青岛旺季旅游大巴限行方案,做好“加减法”,为增加青岛游客数量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编辑:王丽鑫

关键词:旅游 海洋 青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