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贫困户变成“蘑菇王”

2019年03月18日 09:54 | 作者:范杰 曹春阳 张群生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还有半个月又能收菇了!”这几天,35岁的朱丙言笑得合不拢嘴,种小香菇两年,小两口已经收入十几万元,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是小蘑菇为俺铺平脱贫致富路,没想到昔日的贫困户,如今俺也倒成了‘蘑菇王’”。

栽培“脱贫菇”变成“蘑菇王”

朱丙言所在的河南省正阳县油坊店乡余甲村,多年来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导产业,由于产业单一,无特色产业,村民难以致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拦路虎”。2016年初,余甲村开始引导农户发展香菇、双孢菇、平菇等小蘑菇种植,为了更好地推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把“菌”准扶贫作为全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村集体向种植户提供建棚场地,解决上下水、电网等必备的基础设施。

“双孢菇生长的温度要控制在14至20摄氏度,与其他地区相比,我们这里气温更加均衡。在外地一年一季出菇,到我们这就提高到一年两季出菇,正好能满足冬季食用菌市场的需求。”朱丙言如实地说。

原来朱丙言是余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朱丙言9岁的儿子不幸患上过敏性疾病,先后到郑州、武汉、北京等地医院治疗,不但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欠下4万多元外债。朱丙言没啥技术,出去打工又走不开,死守着几亩地,加上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5年3月,正阳县民政局的驻村扶贫帮扶工作队入村后,见朱丙言夫妇俩勤劳能干,又有文化,就建议他种香菇,还邀请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新爱做“菌”准扶贫的技术顾问。鲁新爱鼓励朱丙言去外地学习,还帮他协调5万元无息贷款,请来师傅帮他建塑料大棚,引进香菇、平菇菌种,借来香菇袋,买来玉米芯、花生壳等育种原料。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朱丙言的一亩香菇地建起来了。经过精心栽培,他的香菇和蘑菇均试种成功,不仅喜获丰收,还卖上了好价钱。2017年8月,他生产的一对双孢菇还被正阳县食用菌合作社评为“蘑菇王”。

“有了工作队和村委的精神鼓励、技术和资金支持,我没理由不好好干。”朱丙言说。后来,他东拼西凑,把种植规模扩大到3亩,大棚由2个扩大到4个。驻村工作队配合朱丙言积极向乡政府、县扶贫办汇报,争取县财政补贴资金10.8万元。为此,他把“菌”准扶贫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带领大伙一起“菌”准脱贫。

菇棚变工厂,有活干乐了贫困户

得到县财政补贴资金,对朱丙言来说是雪中送炭。他投资15万元,更新了大棚塑料薄膜,并购买了锅炉、拌料机、装袋机,实现了食用菌栽培半机械化。

规模扩大了,人手明显不够,朱丙言就从本村贫困户中找了8个帮手。为了使贫困户既能挣到钱,又能顾上家,朱丙言以小时记工,时间由贫困户自由掌握,虽然记工麻烦点,但贫困户每天都能挣到50元至120元不等的工资,大家都很满意。如今,余甲村30户贫困村民在他菇棚打工挣钱。

“我70多岁了,打工根本没人要,在丙言的大棚里干活,不但吃饭不掏钱,还能照看家。”贫困老人苗爱笑着说。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贫困户 蘑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