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跨界思维”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纪实

2019年03月27日 11:05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 张惠娟)大国崛起的关键是人才的崛起,强国大业寄望创新型人才。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让教育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将靶心指向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自2007年起,便开启了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现代化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之路。

转变教育方式、变革教育模式,是破解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的重要内容,2008年3月,北京市教委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启动了翱翔计划,构建了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翱翔计划充分利用了北京丰富的教育、科技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跨学校、跨学段、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工作体系。”“十年来,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始终围绕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这一中心,落实立德树人和培育核心素养两个根本,锻造了900余位骨干教师、700余位专家、200余位志愿者三支队伍,培养了2652名翱翔学员,征集了7万多条雏鹰建言,带动10多万人次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在3月19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承办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十年总结会上,北京教科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以《十年翱翔》为题,对翱翔计划实施十年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历程进行了总结,随着大屏幕上的一组组图片和数据,张毅介绍了十多年来翱翔计划取得的成果——翱翔培养体系获得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形成了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北京模式”。

“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我们可以培养不出‘爱因斯坦’,但千万不能扼杀‘爱因斯坦’,不能扼杀和埋没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之前,在对媒体的采访中,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院长罗洁曾坦陈,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而翱翔计划主要为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获得科研过程的体验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打通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距离,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据罗洁介绍,翱翔计划是在稳步推动普通高中课改、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优势、在青少年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整体思想下进行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室独有的氛围熏陶,构成持久的科研兴趣。“让学生通过‘感受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理解科学研究进程和科学家素养———对科学研究和成为科学家感兴趣’这一逻辑进程,立志投身科学研究和成为科学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出色贡献。”罗洁的话,道出了翱翔计划的育人初衷。

“很高兴在成长的路上得遇‘翱翔’,有幸得到科学家的亲自指导。在一项编程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前后开发了3个版本,在推倒重来的过程中,锻炼了我的科研耐心和工程技能。”总结会上,第十批翱翔学员代表、来自实践基地中科院软件所、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生源基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李辰洋表达了他的“翱翔成长之路”。在中科院软件所导师田丰教授和刘杰博士的指导下,李辰洋完成了从软件开发到部署的全过程。在经历两年充实的翱翔探究历程之后,李辰洋申请的发明专利也已面向社会公开。“翱翔,让我的科研之梦起航。研究过程中导师教会我系统的科研方法、研究思路和论文撰写要领,让我受益匪浅。而导师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精神让我钦佩,并激励我愿意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李辰洋说。

雏鹰建言行动,让学生们感受协商民主

“如何充分规划利用好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后的空间,来建设青少年科技探究与体验中心?”

“如何在暴恐事件发生前,让大家都提高预警能力,预防和打击恐怖暴力犯罪?”

……

这是北京市的高三学生对社会热点做出的思考建言,这一培养方式被称为“雏鹰建言行动”。

作为翱翔计划的一揽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雏鹰建言行动主要以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建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社会问题、观察思考、激发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开展的深厚土壤。

“作为高中生,我有幸观摩了北京市政协全会,亲眼见证了政协委员们履职的使命和情怀。”总结会上,北京中学学生翟与宁分享了他在观摩了市政协全会的收获。

其实,翟与宁只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北京市“模拟政协”活动覆盖了全市400余所中小学校,已经征集了7万余条建言。其中,不少同学提出的“模拟提案”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的素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6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学生们的建言作为提案素材带上了全国两会,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推动。而在这种真实的协商民主现场,学生们学习感悟到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获得了成长中的精神财富。

打通关节、整合资源、跨界培养

作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机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在常态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框架体系内,全面统筹协调北京市各相关单位,带动各区中小学校,探索并建立了学校与社会横向整合,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还推动了工作机制、培养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创新;我们在实践中还建设了培养基地、课程基地、实践基地、生源基地、雏鹰基地等五类基地,凝聚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与博物馆、企业、教育系统重点实验室和社会团体等六类资源的参与……”据张毅介绍,在整合各界资源的基础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进行了翱翔学员培养、雏鹰建言行动、雏鹰爱心行动、“小创客”培育、青少年“模拟政协”、“科学探秘”奥林匹克和初中开放科学实践活动等七项探索,有力推动了创新教育的普及化和普通教育的创新化。

“为什么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怎么培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表示,国家要适应未来的竞争,要靠创新,创新靠的是人才。而翱翔计划能一路走过十年,就是因为其设计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培养面向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一名学生,既属于一所学校,同时又有机会在科学家身边去体验科研。”方中雄说,翱翔计划的课堂是一个跨界、跨单位的大合作,既有学校的基地,更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参与,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教育合力。

“翱翔十年,建立了开放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多元的培养模式、建立了持续的制度保障,取得丰硕的成果。”北京市教委李奕副主任代表市教委对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展望未来,十年并不是一个收官而是一个起始。”他期待,面向新时代的翱翔,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走高质量的发展之路;要立足城教融合,助力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发挥已有优势,在国家战略中主动作为。面向人工智能,面向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王琦玮

关键词:创新 人才培养 跨界思维 基础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