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将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

2019年05月31日 20:56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王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在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的“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介绍,自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3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并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53项,其中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5项、文化遗产31项。自然遗产、双遗产的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两项合计占全球同类遗产总数的6.8%。

微信图片_20190531205628

世界遗产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它们不仅代表了全球范围内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认可,更代表了将遗产保护和传承至后代的坚定承诺。

周志华指出,30多年来,中国关于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理念不断升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仅有效保护了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而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各遗产地通过开展适当的旅游展示活动,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土特产加工、手工艺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仅2018年,各遗产地就为地方带来直接旅游收入143.75亿元。同时,各遗产地也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2018年,遗产地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246.2万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人数的9.7%。

在为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周志华表示,当前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压力依然巨大,保护、利用与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还有待逐步解决。少数地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重旅游、轻保护的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都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应当以保护和传承为核心,遵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国外国内相结合、保护利用相协调,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同时,突出世界遗产的国际性和公益性,推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欧敏行代表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出了许多突出贡献。但目前遗产保护依然面临着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威胁。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之一就是城镇化。虽然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出发,城镇化是发展的驱动力量,但其带来的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以及人口的压力均给遗产保护和传统生活方式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欧敏行呼吁,要寻找创新的、能够为发展做出贡献的遗产保护方式。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还获悉,2019年主题宣传活动将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

2018年7月2日,铜仁市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第13项世界自然遗产。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遗产 世界 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