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濮阳县:锻造干部硬作风 啃下脱贫硬骨头

2019年07月16日 15:22 |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映 本报通讯员 赵少辉

7月15日,骄阳似火。濮阳县梁庄镇梁庄村贫困户孙爱菊看着屋后的火龙果特色种植园,内心如同天气一样热情高涨:“下一步俺入股后,日子肯定红红火火!”

然而不久前,濮阳县成功脱贫摘帽的喜讯传来,孙爱菊的心里还打过鼓:“是不是再没人帮了?”出乎意料的是,没几天县领导就主动登门,和她一起吃饭唠嗑。县领导为她宣讲政策、出谋划策,更坚定了她增收致富的信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濮阳县近万名党员干部沉下身子真正走到群众中间,感受群众艰辛、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

“一顿普通的农家饭,群众会把你当一家人,把‘掏心窝子’的话说给你听。”濮阳县委主要负责人讲得很实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干部作风的大考场,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更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把扶贫工作做扎实、做到底。”

不破楼兰终不还

濮阳县是我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也是省级贫困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共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27251户109484人,6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沿黄滩区,脱贫攻坚在起跑线上就要“啃硬骨”。

“拼在一线,苦干实干,摘不掉贫困县帽子主动辞职!”濮阳县主要县级领导对全县人民庄严承诺,立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

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迅速成立,下设13个专项推进组,由县委常委或副县长任组长。每名县委常委联系1个脱贫攻坚重点乡,分包1至2个深度贫困村,分包至少3名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高位谋划部署,好干部尽着脱贫用。濮阳县选派优秀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所有贫困村和有贫困户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47名县级干部、669名科级干部和8089名在职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确立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立下军令状,978个村级脱贫责任组牵头抓总,517个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有了“行动指南”。

严格落实《濮阳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8名驻村第一书记被召回,287名党员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98名扶贫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扶贫督查局和扶贫督战队创新计分式督查、精准式交办、台账式整改、销号式验收、连带式问责“五步工作法”,激励各级各部门勇于在脱贫攻坚中担难担险。

强化党建引领,“一站两组三会”为贫困户搭起“连心桥”。村级设立广播站,每天播放扶贫政策、帮扶故事、脱贫典型等;成立党员群众互助组和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五老”扶志组,帮助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项目和转变思想观念;所有县级干部定期到所联系村参加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激发群众踊跃投身精准扶贫一线的积极性。

“坚决把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一线,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转,强化担当、压实责任。”濮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

不破楼兰终不还。濮阳县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

濮阳县扶贫办帮扶干部张银利与该县郎中乡赵堂村贫困户苏爱英的交情,完全是“吵”出来的。

张银利到苏爱英家走访,和她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吃晚饭,每次都要留下30元饭资。一个坚持要给,一个坚持不要,俩人能从家里“争执”到村委会大院。“帮扶干部跟俺们贫困户就像亲戚一样,有他们带着脱贫,俺更得好好干!”苏爱英说。

每周四是濮阳县党员干部的“扶贫日”,全体县级干部、乡镇党政正职、各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领包户党员干部下乡入户,帮扶一天、住村一晚、同吃一顿饭。

打铁必须自身硬。脱贫攻坚不是“一阵风”,濮阳县创造性地探索土办法、土招数,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让党员干部时刻以战斗的姿态全身心投入,争分夺秒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建立县乡村三级扶贫周例会制度。每周六召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周例会,各乡镇采取周例会、日办制等机制,确保政策落实不过夜,各行政村每周四召开村级扶贫周例会,查问题,找办法。

严格伴会随机考试制度。凡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会议,提前20分钟对参会人员进行脱贫攻坚知识测试,倒逼各级扶贫干部主动学习,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强化干部培训机制。依托县乡党校、乡村振兴讲习所、扶贫专线、微信群等平台和阵地,对县职能部门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督查干部开展政策和业务培训,促其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

建立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机制。每月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第一书记大论坛”,驻村第一书记相互学习提高。

在濮阳县,脱贫攻坚既是检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淬炼干部作风的主战场。

“扶贫铁军”勇向前

盛夏时节,飘扬在濮阳县脱贫攻坚一线的党旗显得愈加红艳,硬作风已成为最强战斗力。

硬作风体现出扶贫的信心决心。“我们构建‘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直接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多种途径,引导贫困户全面参与。脱贫指日可待!”看着整齐排列的菌棒上长出密密麻麻的黑木耳,濮阳县子岸镇中子岸村村干部王新峰兴奋地说。

“坑塘等沉睡的村集体资产,变身为红薯种植基地、红薯粉条加工厂等集体项目,村民心甘情愿跟着干!”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村党支部书记邹建明说,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效益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三级跳”,“大闵城模式”已在全县170多个村复制推广。

硬作风表现为扶贫的真心用心。濮阳县习城乡的美施宝电器扶贫车间,是新老两代党员守护初心的奉献。为给乡亲们提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曾任习城乡杨店村党支部书记的丁素英坚决把事业有成的儿子杨秋生从外地叫了回来。“80余户贫困户就业,每人年收入4万多元;450户贫困户入股,按照入股资金的8%分红。”杨秋生说,“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心满意足!”

“贫困户不脱贫,我就不会走。”用了3年时间,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驻王称堌镇南刘庄村第一书记杨国升,成为刘庄村大家庭的“家长”。发展有机甜瓜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大事,他不遗余力;帮贫困户收麦、给五保户家的门窗刷漆等小事,他也亲力亲为。有3户贫困户的5名孩子上学困难,杨国升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资助。杨国升被评为濮阳县“十大好人”,5000元奖金他一分都没留,全给村里修了背街小巷。

硬作风呈现在扶贫的细心耐心。王称堌镇东北庄村6名五保老人搬进的“新家”,原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献忠的4亩工厂地。“老人们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不愿意搬到乡敬老院,那咱就在村里再建一个敬老院。”张献忠的心始终被老人们占满,新床、新柜、新棉被是必需品,安排公益岗照顾老人还能“一举两得”。

越来越多“领头雁”冲锋在濮阳县脱贫攻坚一线,组成一支“艰苦奋斗、克难攻坚、脚踏实地、务实为民、吃苦奉献”的“扶贫铁军”,浩浩荡荡,一往无前。

脱贫摘帽不解甲

勠力攻坚、披荆斩棘,2018年年底,濮阳县累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23426户991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5%,实现了169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今年3月,在全省贫困县退出第三方核查评估中,濮阳县错退率、漏评率均为“零”,群众满意度达99.06%,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

“贫困”发生的数字越降越低,但濮阳县脱贫攻坚督查局副局长郭兵却变得越来越忙。每天早上6点半,该局牵头的7个督导组已下乡入村。“哪里工作进展缓慢就到哪里去,哪里工作推进困难就到哪里去。”郭兵说。

脱贫摘帽不解甲,为民使命牢记心。濮阳县党员干部坚决摒弃脱贫摘帽后歇脚、松劲、转向的思想,以爬坡过坎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定力,坚持做到“五个不减”——

实干劲头不减。县乡村周例会、“周四扶贫日”雷打不动,13个推进组强力推进,县委书记、县长身体力行“帮扶一天、住村一晚、同吃一顿饭”,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扶贫机制不变、态势不减。

财政投入不减。县财政投入资金规模、对脱贫村脱贫户的扶贫项目扶持力度不减,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工作,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驻村力量不减。县委常委分包扶贫重点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机制不变,驻村帮扶干部队伍人员不减,各级干部驻村蹲点任务不减。

动力合力不减。坚持“一支队伍三面墙”“一站两组三会”、动力超市、各类典型群众评选等创新性好做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为持续攻坚态势、巩固脱贫成果,濮阳县以活动推进,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回头看”、专项扶贫巡察核查、“规范提升月”、逐乡镇集中大督查等活动,对贫困户实施分类法管理、精准帮扶,建立督查、交办、整改、问责机制,累计查摆出各类问题4346条,全部建立台账,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以督导跟进,濮阳县建立月观摩机制,县级干部带队,每月确定一个观摩主题;建立帮扶指导机制,抽调驻村第一书记组成21个帮扶指导组,核查薄弱环节;完善工作督导机制,7个督导组每天抽取一个乡镇不同管区的7个村督导核查,县领导当天集中听取督查情况汇报,党委书记、分管科级干部现场表态,一周内整改完毕,一周后开展“回头看”,对敷衍虚假整改的问责处理;实行作风督查机制,县纪委牵头成立作风纪律检查组,为脱贫攻坚提供作风保障;建立一线考核机制,树立重用一线扶贫干部的鲜明导向;建立长效稳定机制,全面做好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防控返贫工作,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路铿锵一路行。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面前,濮阳县党员干部苦干实干抹去“贫困底色”,百炼成钢绘就“幸福画卷”,众志成城唱响“脱贫赞歌”。

作风硬,腰杆挺——这是时代留给濮阳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编辑:曾珂

关键词:锻造干部硬作风 啃下脱贫硬骨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