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基层减负 负从何来?

———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召开“推动社区松绑减负 提升服务水平”专题协商会

2019年08月30日 09:59 | 作者:照宁 曾天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照宁;实习生;曾天泰)“‘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这是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工作任务多、压力大,社区工作人员少、力量不足,这两者的矛盾关系,使社区工作人员觉得真有些‘压力山大’了……”8月29日,在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召开的“推动社区松绑减负提升服务水平”专题协商会上,陈雅君委员一席直指要害的发言,引发了在场委员深思。

社区负担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为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呼应基层反映,区政协深入街道社区调研,了解存在问题,协助区委区政府开展“文山会海”专项治理、严格规范事项下放等各种措施,社区减负松绑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社区减负工作仍未完全到位,行政事务多、检查评比多、会议台账多、不合理证明多等问题仍然突出。

“据社区调查统计,目前社区工作大大小小共有276项,仅卫计工作就有47项。最大社区配置23人,平均每人工作12项,约需服务社区500户左右的居民……”陈芳华委员建议,需从社会化、法治化多角度出发,打造“权责清晰、功能集中、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社区体系。

“我认为最应该减的是各类过度留痕的材料、台账。”刘军锋委员犀利地指出,评价一名基层干部,很大程度就看其完成上级考核标准的得分。这种考核方法容易导致基层的工作思维僵化,以完成考核目标而不是实际工作成效来开展工作,甚至在实际上毁了基层工作的灵活性。刘军锋建议,应从源头改善工作推进机制,以实际成效为导向,重在看实际落实效果、看百姓评价口碑。

在郑勇明委员看来,回归本位,明确社区职能是社区减负增效的基础。郑勇明认为,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从而推动社区工作从自上而下的安排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服务,从管理走向治理。

区政协副主席陈向忠表示,应进一步落实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干部激励机制、容错机制以及“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事权下放工作机制等,从根本上为社区减负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赋予街道社区对职能部门的反向考核评价权,整合社区信息网络,推进资源共享,并要强化干部担当意识,帮助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做好心理上的“减负”。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社区 减负 工作 基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