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薪火相传忆先贤———海沧历史名人谱”

2019年09月02日 20:17 | 作者:照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吴本:慈济怀仁的“保生大帝”

自2006年起的每年4月,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来自海峡两岸的数千名信众齐聚一堂,虔诚地祭拜在海沧青礁慈济宫中供奉的“保生大帝”,即闽台俗称的“吴真人”“大道公”。这位“保生大帝”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两岸信众对其顶礼有加?

“保生大帝”名叫吴本,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出生于白礁村(今属漳州市角美镇)。吴本小时候目睹亲人饱受疾病之苦,便立志潜心研究岐黄之术,治病救人。年轻的他就在离家不远的青礁村(今属厦门市海沧区)岐山东鸣岭凿井取泉,采药炼丹。岐山所属的文圃山,生长着数百种中草药,有取之不竭的药材。

吴本悬壶济世、医术高明、宅心仁厚,为穷人治病分文不取。据载,宋明道年间,泉州疾疫横行,吴本率门徒赶来施救,“驻足在重疫区,悬壶于花桥坛”,救人无数。相传,他爬山越岭,深入德化普施丹药,也曾在漳州各地义诊施药。庄夏撰《慈济宫碑》载:“(吴本)尝业医,以全活人为心。按病投药,如矢破的……亦就痊愈,是以厉者、痬者、癕疽者,扶升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他对求诊者“无问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其医者仁心,跃然笔下。可惜在吴本58岁时,这位百姓的“神医”,却不幸在采药中坠崖身亡。周边百姓伤心不已,以最朴素、最隆重的方式感念他,先在青礁龙湫坑建龙湫庵祭祀,后又在龙湫庵边和吴本出生地,分别建成了青礁慈济宫(东宫)和白礁慈济宫(西宫),成为保生信仰文化的祖地。作为闽台最大的民间信仰之一,现闽台、东南亚有2000多座保生大帝主祀庙宇,信众近亿人。“真人所居”的青礁慈济宫成为慈济文化的祖地,享有“闽南故宫”美誉。

微信图片_20190902193738

吴本的事迹口耳相传,感天动地,自宋而明至清,多次受到褒封,终被封为“恩主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即“保生大帝”。其行医心得《龙湫本草》和“药签”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仍是百姓解除日常疾病痛苦的灵丹妙药。保生大帝“揭榜医太后”“丝线过脉”“神方化骨”“灵膏愈病”等动人的传说也在民间代代相传。由于人们对医道高超者的渴求与呼唤,吴本渐渐由医入神,成为备受后人敬仰的医神和乡土保护神。保生慈济文化也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健康平安的祈福中,以及邻里守望、积德行善的意识中不断升华,为两岸民众所津津乐道。

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保生大帝信仰广泛传入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在今天,仅台湾就有数以百计的吴真人宫庙,其扶危济弱、治病救人等悬壶济世的精神内核,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深刻意义,寄寓了两岸民众共同的情感。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漳州、厦门、泉州先后组织各种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也促进两岸宗教、医学、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发展。2006年以来,厦门市海沧区先后举办12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为两岸加强合作提供了新途径,也使民间交流交往从较为单一的祭祖交往发展为综合交流。

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表示,保生大帝从一个普通的医生到神医,再成医神,最后被人们敬奉为无所不能的保护神,并不是偶然的。“在他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道家安贫乐道的潇洒作风,又可窥见儒家仁爱忠孝的一面,更不用说他始终怀着慈悲济世的精神。‘保佑民生’‘大道为公,慈怀济世’,这便是保生大帝信仰文化的精髓所在。”(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供稿)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