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要闻 要闻

万里边陲再探明珠|彩虹的日子

2019年09月10日 15:12 | 作者:刘显军 王有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开栏的话

2009年,人民政协报发起“万里边陲探明珠”大型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深度探访,吟唱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旋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70华诞,本报又一次发起“万里边陲再探明珠”回访报道活动。通过对曾经报道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的再次深入采访报道,试图描绘出10年间,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奋斗的新时代画卷。

360截图20190910105318600

土族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麻宝琴在制作盘绣作品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在飞往西宁的航班上,飘来歌手朴树的这首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10年前,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报启动“万里边陲探明珠”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当时,记者有幸参加。

10年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再次启动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回访报道活动。56个民族56支花,那些散落在祖国万里边陲的民族之花,你们还好吗?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从西宁出发驾车行驶30多公里即到互助,一进县城,记者就好奇地从车内向外四处打望,迫切地想看看这个有着传奇历史的人口较少民族,她的聚集区到底有怎样的异域风情?

打望的结果让记者有些失望,互助的街景和西北大多数县城大致相同,街上行人的装束面貌也没有记者想象中浓郁的民族特色。对于记者的疑问,县文联副主席李卓玛莞尔一笑,这位土族姑娘似乎对回答这样的问题早已司空见惯。“我们土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使用汉字、藏文。所以你们在街上看到的都是汉字,没有一点陌生感。另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土族与羌、藏、蒙古等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单从相貌上你们很难分辨出谁是土族。”

“不过,你们可以到了春节和纳顿节再来。那时,我们都穿传统的民族服装过节,就有你们想看到的民族风情了。”李卓玛笑着说。

“其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土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积淀十分厚重。”李得元是一位土族文化学者,这得益于他曾长期担任互助县委统战部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得知记者的来意,李得元推荐我们去互助土族故土园,“那里一定有你们感兴趣的地方”。

说去就去。路上途经吐谷浑大道时,李得元自豪地说,“我们都是吐谷浑的后裔”。在李得元的描述中,一幅壮丽的民族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公元3世纪,辽东鲜卑族慕容部落首领慕容涉归的庶出长子吐谷浑,带领1700户部族策马西迁,历经艰辛、辗转迁徙,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土族。土族先祖曾在环青海湖、甘青牧区和新疆东部等地区建立了长达350多年的吐谷浑王国,后来又作为附属国存在了300多年,开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存世最长的纪录。

这是何等壮观的部族大迁徙。历经40年顶风冒雪,从东到西,横贯祖国北疆;开疆拓土,民族融合,终成一方大业。

不夸张地说,吐谷浑王国,造就了丝绸之路南道上几个世纪的繁华盛景。

所幸,土族的历史文化在互助得以传承,吐谷浑王国的荣耀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得以延续。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60年来,土族和其他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共同守望和开发着这片美丽而多情的土地,铸就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辉煌成就,培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艺术之花。

这,是最好的历史证明。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在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彩虹部落土族园中心广场,当这首在土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赞歌,再次盘旋在夏日青海高原蓝天白云下时,记者震惊了。

难怪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难怪互助被誉为“彩虹的故乡”,不到现场你无法领略这份天籁。彩虹是土族的标志,也是土族的民族性格,就像这里盛产的青稞酒,是历经翻炒陈酿的甘洌清香,一饮而尽荡气回肠。

土族人民的豪情就在这酒中、这歌中,那是千百年来历史风雨洗刷后的天边彩虹。

歌声停,鼓声起。舞台上,压轴大戏《土族婚礼》即将上演。“在我国各民族婚礼中,土族婚礼的表现形式最有艺术特点,被誉为‘歌舞剧’式的婚礼。婚礼自始至终在载歌载舞中进行。”身着民族传统服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婚礼》代表性传承人董思明,对于这出大戏再熟悉不过。

一边听着董思明的介绍,一边盯着舞台上的表演。很快,记者同周边的观众一起被“婚礼”的欢乐气氛所感染,手机对准舞台不停地拍照、录像,生怕错过每一个场景。

太好看了,道拉、哭嫁歌、迎娶歌、安召舞……土族文化艺术元素统统“打包”装进了“婚礼”中,这不正是记者不远千里来探访的边陲明珠最美丽的容貌吗!“整场表演要持续2个小时左右,就是让各地来的客人领略一下互助风情,了解土族文化。”演出结束,记者还沉浸其中,董思明的话语把我们拉了回来。

回过神来一想,其实刚才舞台上好看的不只是歌舞,土族的传统服饰更锦上添花。

说起土族传统服饰,就不能不提“盘绣”。

土族妇女的传统手工艺为刺绣、盘线。盘绣艺术明显地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土族男子习惯在领口、襟边、袖口和下摆上镶四寸宽的红色或黑色的边饰。妇女的衣服更加艳丽,她们的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七彩花袖,花袖是由红、黄、绿、青、紫五色彩布拼制而成。土族妇女因此自豪地说:“那是按照天上彩虹的颜色调配成的”。

不愧是“彩虹民族”!

彩虹最容易出现在每年的5月—9月,这也是青海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在这5个月中,每天早晨8:30,麻宝琴老人准时出门,从东沟乡大庄村乘坐班车前往彩虹部落土族园,那里有她的一个展位。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族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位74岁高龄的土族老人自幼迷上了盘绣技艺,8岁开始随母苦学多年。为人善良随和的她,不仅自己精通盘绣技艺,更热衷于盘绣技艺传承事业,周边丹麻镇、五十乡的30余位盘绣能手都得到过她的真传。

“我每天都来,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那么喜爱盘绣,我从心里高兴。”麻宝琴老人一边熟练地穿针引线,一边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那笑容,平静而祥和。

临近闭园时间,老人准备收拾摊位。“儿子一会儿开车来接我回家。”老人笑着说。

一天的劳作对她来说是那么平常,又那么充实。

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记者突然有些感动:像“盘绣”一样,土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朵鲜艳的民族之花,不就是在麻宝琴老人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美丽绽放的吗!

编辑:曾珂

关键词:彩虹的日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