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纪实

2019年09月27日 07:33 | 作者:王琦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题: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纪实 

新华社记者 王琦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正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 

举旗定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总结我国民族工作成功经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谋划全局,着眼长远,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最成功的。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总书记来到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同当地10位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指出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做好民族工作,要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领袖人民爱”。为带头做民族团结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参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在全国人代会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决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民族地区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国120个自治县(旗),有8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问时强调:“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为打赢这场硬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 

在大凉山腹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彝族贫困户家里,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指出要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历史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各民族、解放各民族、振兴各民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

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民族地区才能告别过去的贫困落后。只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撼动我国和谐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 

党的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需要一大批民族地区的好干部。“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同时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国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 

春风化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少数民族群众,鼓舞各族儿女奋发图强、共奔小康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温暖大家庭,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都能感受到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 

多次深入民族地区为发展把脉问诊,通过多种方式同各族各界人士交往交流,诚心诚意跟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着少数民族群众的冷暖安危,带头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爱戴。 

少数民族群众的奔小康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走进贫困家庭,同主人亲切拉家常,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发展什么产业,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走进土族贫困户吕有金家,强调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在广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辩证指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这几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一并研究、同步推进。 

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 

“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在给库尔班大叔后人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做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来自西藏林芝的格桑旺久,曾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现场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格桑旺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老朋友”。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他家,和一家人一起喝酥油茶,唠家常,详细询问格桑旺久母亲的身体情况。“就像是一位慈祥的家里人,让我们感觉同党中央很亲,跟他的心很近。”格桑旺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习近平 总书记 民族 少数民族 工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