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让自然保护地的民生与生态协调发展

青海省政协首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小记

2019年10月08日 09:22 | 作者:张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0月8日电(通讯员 张旺)“2、11、217、25、35”,这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密码”。青海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包括三江源、祁连山2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1个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在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地217处,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国土总面积的35%左右。2019年6月,青海正式启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示范省建设。

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9月29日,青海省政协以“青海自然保护地民生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为主题,开展了首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全省三级政协委员通过网络参与了协商建言。

在省政协26楼多功能厅,四个大屏幕轮番显示主会场和6个分会场的终端画面,通过动态实时切换,确保身处不同地区的与会者都能“面对面”协商。“玉树州政协、果洛州政协、祁连县政协、曲麻莱县政协……”,在会议开始前20分钟,工作人员在主会场再一次与6个分会场作最后通联测试。

十二届省政协高度重视协商民主创新发展,把“进一步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新形式”作为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为开好首次网络协商,省政协根据会议主题确定主会场和6个分会场,实现了省、市州、县三级政协组织在网络平台上的联动,并开通手机直播平台,使政协委员及广大关注政协发展的网民,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手机观看会议直播。

为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7月至8月,省政协副主席杜捷带领人资环委负责同志及部分委员,先后深入海西州、玉树州等地开展调研,赴三江源、青海湖等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祁连山等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着重了解民生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委员们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区管护能力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镜头内外的委员提出了建议。

“充分激发当地群众投入保护的内生动力”,田俊量委员认为,“依靠当地群众开展保护工作、让当地群众从生态保护中受益、使群众成为保护的主体,这是建立和谐自然的人地关系、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保护的关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基础”。

何刚委员建议,“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绿色生态旅游,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把生态优势和生态价值转化为绿色生态旅游业的经济价值,从而促进当地农牧民群众民生改善”。

“在不破坏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前提下如何保证和提高自然保护地牧民的收入,科技大有作为,科技必须有作为。”魏立新委员建议,“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破解难题,确实提高保护地牧民收入,以实现自然保护地民生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这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不光参与面广,而且互动性强、讨论深入。

在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委员发言作了回应之后,海西州、海北州、玉树州分会场的6名委员积极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同志互动交流,先后提出了9个基层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与会的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相关厅局的负责同志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三个半小时的会议结束时,承办此次远程协商会议的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徐浩稍稍歇了口气,马上开始总结工作经验。他说:“今后我们还会利用这样一种形式不断地把政协委员履职的形式、渠道多样化,让大家更加积极踊跃地来参与这项工作,从而提高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成效” 。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生态 政协 自然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