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李志刚:“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心里就舒坦”

2019年12月12日 10:29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李志刚(右)在大棚内询问生菜种植情况。记者 史自强摄

“这些苗木你就放心吧,长得好着呢。赶明年再来看看复叶槭、白蜡,更漂亮!”

12月4日,冬日暖阳下,河北唐山滦南县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刚黑里透红的脸庞堆满了笑容。村里又做成一笔大生意,客户一口气买走60棵北美海棠、200棵紫叶稠李树苗,村集体又有近两万元入账。

走进李营村,笔直宽敞的村道旁,一排排民房,红顶白墙,鳞次栉比,村在林中,四季常青,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咱可是全国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哩!”李志刚说。

“30年前咱村是个‘烂摊子’,没收入,心不齐,小伙子连对象都不好找。”一旁的村民张学松回忆。

转变始于李志刚的“临危受命”。

1987年,退伍军人李志刚从一家乡镇企业出来、回了村,在换届选举中选为村支书。“既然组织信任,我就得干好。”虽然收入减、压力大,但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把村子管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治乱先治穷。李志刚上任时,村里1400余亩地全是盐碱地,祖祖辈辈种玉米,亩产低、收入少。他到邻村取经后,经村两委班子讨论,规划了800亩土地,动员村民搞“旱改稻”。

然而,没水没电,村集体没一分钱,改种水稻谈何容易!李志刚带领班子成员天天往乡里县里跑,硬是跑来了3万多元无息贷款。他一头扎进工作里,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架线引电,日夜奋战。

那年秋后,水稻丰收,亩产600公斤,每亩收入900多元,是种玉米收入的15倍!第二年,全村一鼓作气把旱地都改成了种水稻。

李志刚并不满足。从“旱改稻”到“稻菜双茬”,从拱棚菜、中棚菜、温室棚菜到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棚,再到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32年间,李营村在这片盐碱地上先后推行了8次种植结构调整,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300元增长到去年的6万元,是过去的200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近年来,李营村充分利用沿街空闲地,种植栾树、金叶榆、紫叶稠李、北美海棠等36个树种2万余棵,苗圃20万株,建成了高档绿化苗木繁育基地。既美化了村庄,也成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绿色银行”。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30多年来,李志刚带领村两委不断创新。李营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子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好光景还要好风气。李志刚给村干部“约法五章”:吃请不到,送礼不要,办事讲公道,亲友不沾光,待客自掏腰包。村民出义务工“四明确、四清楚、四不准”,房屋地基、院墙、高度“三统一”,环境卫生“门前三包”……遵纪守法,风清气正。

李志刚威望高,但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问问村民愿意不愿意。比如建高标准生态大棚需要调整土地,这样敏感的事,从规划到完成都做到了户户都满意。调整后新建生态大棚100座、温室大棚361座,增收2000多万元。

时值年终,同往年一样,李志刚又在琢磨明年咋干。他先后召集大伙儿开了党员会、民情恳谈会,又通过支部会、村委会讨论,广泛听取大伙儿意见,最终推出了“李营村2020年12件民生实事”,得到村民一致赞同。“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心里就舒坦。他们的信任是我最大的满足。”李志刚说。(记者  徐运平  史自强)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李志刚 村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