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画好同心圆 建功新时代—议政江苏>文化 文化

植入“海绵”,南京老城功能大提升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2019年12月25日 19:00 | 作者:何钢 | 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 

编者按:与现代化的新建城区相比,老城一些地方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古旧破败问题。但受空间所限和文化保护的需要,老城内难以进行大拆大建。如何更好满足老城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老城居住品质?本报今起推出“老城微更新,品质大提升”栏目,探讨城市建设如何通过对老城区既有空间的微更新、微改造,让更多市民共享宜居生活。

“我们不懂啥叫海绵城市,但是自从去年改造以来,小区里绿化多了,下暴雨也不淹水了,效果很好。”昨天上午,童卫路7号小区内,刚买菜回来的居民刘长峰对记者说。

海绵城市是防治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选项。2016年我市入选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江心洲片区作为试点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即将迎来省级验收。我市海绵城市面积占建成区的比例从个位数增加到今年底的12.5%。但记者注意到,南京的“海绵”基本集中在新建区,如南部新城、江北新区以及保障房片区等,而在老城鲜有“海绵”身影。如今,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老城里“海绵”的面积也在攻坚中慢慢扩大。

泛华设计集团设计师张芸最近参与了鼓楼区中心片区环境品质提升工程的景观及海绵设计,这一涵盖北京西路至广州路、西康路至上海路和小粉桥近10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典型的老城区。她说,在街道和小巷,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在节点处设计绿化带、小花园等。但是因为老城建设年代早,建筑密集,街巷普遍不宽,海绵设计比较分散,“尤其是老旧小区,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小区普遍不成规模,地面空间小,有的小区甚至都没有绿地。”

正在进行整治的建邺区玉兰里小区改造标准很高,但在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块,除了增加人行道透水铺装,几乎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海绵设计是在楼前屋后将雨水引入绿地,通过下渗和滞留,延缓雨水进入市政管网的速度,减轻城市排水压力。但是这个小区道路狭窄,没有绿地,做不起来。”设计单位江苏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师李珂坦言。

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2020年南京20%建成区要具有海绵属性,2030年建成区80%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实现上述目标,推动老城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破局,是南京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就地消纳雨水。总结起来就四句话: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市建委负责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我市发布《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新老区域分类政策,老城区主要是结合道路整治、小区出新、雨污分流、河道整治等工程,通过增加道路透水面积、建设生态驳岸等方式植入海绵要素。

老城里的“海绵”建设近年来在不断“突围”。小桃园二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以及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增强游园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利用。寅春路海绵湿地公园,利用高架下空地,建起了一个调蓄雨水、消除道路积淹的大海绵体。而在龙蟠中路、北京东路这样的主干道上,除人行道增加透水铺装,绿化带和小游园也增加了“海绵”的“成色”。透水人行道,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整治后的老旧小区。

童卫路7号小区位于紫金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小区门前是一条大斜坡。走进小区,楼前楼后,或是整片绿地或是块状绿地,很多楼顶落水管直接引入草地。除此之外,小区内最多的是各式排水沟、排水井。刘长峰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里一楼各种违章搭建,这次改造拆除违建,兼顾停车的同时辟出了块状绿地,再加上雨污分流设计,以前夏天经常积水的现象没有了。

记者注意到,海绵城市要达到“渗、滞、蓄、净、用、排”六大功能,不过该小区在改造中仅实现了渗、滞、排的功能。“老旧小区受自身条件限制,进行系统的海绵改造存在很大困难。合理采用一些海绵措施,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也是在改造中落实海绵理念的有益探索。”市建委建设一处相关工作人员认为。

尽管老城区在不少项目中推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但是总体而言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各区今年均成立了海绵办,下一步就是督促各区尽快完成片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探索新方法,找到新路径,为全市推广积累经验。推进“海绵”进老旧小区,将是下阶段重点攻克的任务。(记者 何钢)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