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医生站着睡着两次摔倒”别止于心疼

2020年01月19日 14:19 | 作者:周稀银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连续两周每天多台手术后,大竹县人民医院杨文凯医生在回家途中的电梯内多次打呵欠,继而摔倒两次,磕断两颗门牙,醒后被送到医院治疗,第二天,他回到工作岗位上。(1月16日红星新闻)

如果不是看新闻配发的视频截图,很难相信杨医生会累到如此极致,令人隔屏都感到心疼不已。我们也相信,正是有杨医生这样的好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才更有保障。

“每天多台手术,杨文凯成为医院的劳模。科室医生余金汪介绍,多年来和杨文凯一起进入手术室手术,平均每天5到8台手术,就以2020年1月14日的手术安排为例,全天11台手术,他有5台手术”读到这段文字,想必没有多少人会淡定:平均每天5到8台手术,杨医生就是铁人恐怕也吃不消吧!

事实上,在县一级的医院里,像杨医生这样每天有多场手术的医生不在少数,一方面是患者叠加需做手术者递增,促使县级医院有效的医生资源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另一方面确也存在医院安排手术调度不够科学的问题,更多时候每天要做多场手术的医生甚至没有退场的机会,只得每天硬着头皮苦撑,掩藏着手术医生巨大的健康风险。

患者多手术多,或许是医院的无奈,但不该是医生常常被累倒、乃至猝死的根源。按照制度设计或者相应的匹配,一家医院的医生不在少数,但能够上手术台的医生确实又是稀缺资源,缺乏超前的系统的梯队式的后备力量培养,必然让少数医生承载过重的手术压力。同时,从当下医院的收入来源看,医院及其医生也有多做手术多得益的冲动,不排除有些患者可以缓做或不做手术,但最终还是被推上手术台的现象。

医生与患者都是抗击病魔战壕里的战友,保证患者健康却把医生累倒,这绝不是一个好的医疗制度,也不该是一家医院的常态。我们需要患者更多地理解医生的辛苦,需要医生劳模,但必须在医生保证自身健康下才有能力与患者一道战斗。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医生一次次累倒又站起、站起又一次次倒下,或许患者及其家人无能为力,但医院及其医疗主管部门不能也站在一旁看热闹受感动,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降低医生工作强度,合理分解手术进行的场次与手术人,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医生队伍的体质状况,给予他们应有的休息和调度,不至于让医生累倒了才来给予关心。

而从深层次看,还是要加快医疗体制该改革,革除以药养医和医院收入冲动等弊病,逐步将医院公益化达到普及与深化。同时,加强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培养和增量,更大程度上提高公众基础健康水平,尽可能减少要做手术者的人数,一定程度上缓解手术医生的压力。而如何更好地保质保量培养县级医院手术医生,也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课题,需要各方的齐心协力。至于根据病情安排手术,也希望在医院内部形成相对成熟的管控和监测体系,尽可能避免那些可以缓做或不做手术者被推上手术台的怪相频频出现,那样累垮了医生不算,对患者也是有害无益,不要也罢。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医生 手术 医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