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万众一心战疫必胜>战疫日记 战疫日记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2020年03月03日 11:30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题记: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摘自白居易《夜雨》


“你姨妈的床位落实了,在金银潭医院!”

2月14日晚上,手机里传来我母亲的声音,那一瞬,我绷得像钢丝一样紧的神经突然放松,不由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如果多年后回望,这大概会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春节假期。武汉,我的家,这个“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繁华都市,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

对于一个大时代,这也许只是短暂的挫折,但落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却是不小的考验——我姨父姨妈相继被新冠病毒感染,成为统计数据里的“病例”;因为身体不太好,我父母关在家里长时间不出门,食物节约着吃。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我除了空洞的焦虑和给母校一点微不足道的捐款,什么也帮不上。

年过七旬的姨父从正月初四那天开始发高烧、呼吸困难,一开始找不到医院可以收治,姨妈不得不把我父母和亲友们都发动起来,多方联系,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把姨父送进了离家较远的一家医院。

当时,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正在日夜赶工,一批批医护人员相继驰援,一箱箱物资正从四面八方运来,给了武汉强有力的支援,但各种资源到位尚需时日,我从亲友们那里了解到,定点医院床位依然供不应求。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关注病例数据、床位和医护物资线索,这场战役对我来说不是没有温度的新闻,我的亲人、同学朋友都卷入其中,让人悬心。

姨父入院一段时间后病情开始稳定,但在家隔离的姨妈又出现了相似的症状,CT诊断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医生建议马上住院。寻找床位依然不容易,姨妈只能每晚跟我姨父挤在一张病床上,白天在门诊输液。

幸运的是,此时形势开始明显好转:中央指导组明确要求确保“应收尽收”,武汉市各区正加紧完成所有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收治所有确诊病人。数天后,姨妈就感受到了政策的力度——不仅给她安排了住院床位,从社区到市防疫指挥都相继给她家人打电话,直到确认她入院。

接着,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好消息: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不断有新的医护人员和救援物资到达湖北,武汉的体育场馆、高校宿舍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当我知道姨父姨妈病情开始好转,我意识到,这个凛冽的寒冬不会太久了。

其实,即使在神经最脆弱的时候,我依然相信疫情拐点并不遥远。我相信这个国家无比强大的动员能力,相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相信钢铁长城一样的解放军和前线奋战的无数白衣天使。我相信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善良、坚韧,无所畏惧。

武汉的交通停摆后,我父亲的同乡天天开着私家车,奔驰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年过五旬的他加入了一个约70人的民间车队,帮助运送各种医护救助物资,接送一线医护人员上下班。我定居海外的好友一直在联络北美的校友会,给湖北转运救援物资,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她们一家人刚刚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皮尔逊机场,把一批医用物资送上飞往国内的航班。

一位大学同学跟我说,她认识的一个开医疗器械公司的老板加班加点在全国调口罩,绝不涨价,她的医生朋友主动请缨上前线,把年幼的女儿放在父母家。她由此发出一句感叹:“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能一直走下去的原因。”

这话很大,但我觉得她说得对。所有的伤害、病痛,都敌不过心口一个勇字,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

我钦佩英雄,我也希望,此刻身在湖北的每个人都不需要再作出英雄式的牺牲。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才是最好的消息。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远远 武汉 姨父 姨妈 物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