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下姜精准脱贫的范本意义

2020年04月29日 15:04 | 作者:王云峰 |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王慧敏(笔名劳罕)的报告文学《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记录了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的脱贫致富之路。该书从一个村写起,解剖麻雀,入木三分。从“穷脏差”到“绿富美”,下姜村上演了一出乡村振兴大戏,反映了中国一个普通乡村求生存、求发展、求振兴的艰辛奋斗历程,具有示范意义。

从“吃干榨尽”到养山致富

群山环抱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不但交通不便,技术、人才、资源哪一样都乏善可陈。贫困,仿佛是下姜人摆脱不了的窘境。放火烧山,“刀耕火种”,收获的还没有种下去的多;做生意,山路崎岖、产品无人问津;办工厂,技术跟不上,更少了龙头企业带动……

农业办不好,工业也难成气候,一方水土硬是养活不了一方人。当地干部群众经过不断深入探讨,终于找出了贫困的根子。

现在办企业,拼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拼的是能与市场对接的更有利的条件……这些条件下姜村都不具备。开工厂不行,能不能用办企业的方式来搞农业经营,提升农业效益?下姜村的“靠山吃山”,从此有了新的吃法:摒弃“资源破坏型”老路,走“效益型农业”新路。

短短几年间,下姜村拥有了220亩葡萄园、60亩草莓园、150亩桃园和110亩蚕桑园,基本形成了茶叶、蚕桑、毛竹、中药四大产业基地。其中,中药材不仅成为下姜村致富的重要渠道,还带动了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中药材也成了全镇的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除了能收获农产品,还附加了观光价值,有了采摘、体验等功能,进一步为生态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再后来,下姜村的“靠山吃山”,又吃出了更高的境界——发展生态旅游。不光种植经济作物能赚钱,山水风光同样可以赚钱。

2018年,下姜村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超过了浙江省平均水平。 从“吃干榨尽”到养山致富,下姜村的发展历程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出了生动诠释。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下姜村的经验给了人们这样的启示:只要打通市场,延长产业链,困扰农民多年的增收难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中间,自然离不开政府的助推。脱贫攻坚、共同致富,冲着这个目标,浙江五任省委书记指引下姜人沿着绿色发展的路子,奋勇向前。

从2001年至今,浙江五任省委书记都把下姜村作为倾听民意、扶贫帮困的联系点。他们一次次到下姜村蹲点调研,了解“三农”情况,听取基层意见,帮助农民厘清发展思路并给予政策扶持。

要发展,缺人才?省委、省政府马上派人到下姜村任驻村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对下姜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一名科技特派员就像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科技特派员深入实际调研,认为当地土壤适合种植中药材黄栀子,而且黄栀子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于是在下姜村,以前只能长杂草、灌木的低坑坞种上了500亩黄栀子。两年后,村民们有了丰厚的回报,也深深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此,下姜村在引进人才的路上加速推进。

“若要富,先修路”。这些年,为扶持下姜村发展,历任省委书记都把修路视为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每一次修路,都为下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下姜村位于新淳杨线上,这条“四好农村路”的建成,让坐轮渡成了历史,给下姜人带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下姜村民宿产业得以突飞猛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下姜村富起来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下姜村在已经达到的高水平上再要发展,仿佛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也做得差不多了,是就此吃老本,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现任省委书记车俊来下姜村调研后,适时提出了“跳出下姜发展下姜”的思路。的确,下姜村的空间和容量有限,把劲儿都用在下姜村,效果也是有限,搞不好就真成了一个“盆景”。

“将多村连成一个共同体,同步发展,不仅可以互相借力,而且可以增强整体的竞争力。”下姜村人有了突破瓶颈的思路。目前,下姜村周边的“美丽经济”已经起步。下姜—汪村百源经济产业带建设初显成效,形成了以水果、茶叶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体系。未来,还将实施对窄坑村、铜山村等现存唐代铜矿遗址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打造乡村文化体验地。此外,下姜村红色底蕴深厚,下姜村正规划将周边的红色旅游资源串联到一起,开发出一条丰富的红色旅游线路。

全面打造“大下姜”区域联合体,下姜村更宏伟的发展蓝图正在如火如荼地描画中,并正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

关键词:下姜精准脱贫的范本意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