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角度看耕育农业

2020年04月29日 16:56 | 作者:孙建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11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关于2020年度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通知》,要求各地扎实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全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

4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战略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根据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情况,引发各方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

微信图片_20200429165505

1、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交锋碰撞,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受疫情、干旱和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等病虫害影响,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我们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吃饭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 人类过度索求导致生态和健康的困惑

无论这个世界的科技多么先进、经济如何发达、技术多么过硬,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是非常渺小。我们必须借助于人类耕育文明的聪明理念,对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化、生态化、可持续化,才能拯救地球,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

健康的食材,可以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文明,吃出文化。不好的农产品会吃出疾病、吃出灾祸。必须用公民行为道德规范约束人们文明餐饮、生态餐饮,用生态信念引导人们健康生活、健康消费。吃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生态美食。这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这是在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民族的尊严,国家品牌和国家形象问题。倡导生态生活、生态消费的生态志愿者,也是践行生态原产地、生态美食、生态标准的耕育先行者。

3、 生态健康依靠耕育农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耕牧渔樵的传统耕育模式孕育了中华民族,传承了中国耕育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耕育文化,道德理念、社会模式,有助于生态和环境健康。

耕育农法可以促使人们回望农耕,农耕也是对太阳能的最佳利用。发展有机质农业、耕育田园不仅可以解决身体健康,可以解决农民增收、土地抛荒、人口流失、空心村、留守老幼、文化断层,土地退化、食品安全等系列问题。不仅仅是短期的粮食安全需要耕育农业,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也要依靠耕育文化,人类的未来良性发展和生存,也要参照耕育文明发展模式。

4、 国家粮食安全呼唤有机质农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取之于天地,返之于天地。我们的作物肥料取之于畜禽粪便,布料取之于棉花和蚕丝,我们的染料取之于各种花草,建筑取之于木材和和天然矿物,在中国人的耕育生活方式中,没有对万物的掠夺和伤害。直到最近几百年,西方人从中国学会了农耕,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他们醉心于对土地毫无节制的掠夺,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就靠各种非自然的发明创造来实现。靠化学农业从土地中攫取更多产量,从不考虑任何后果。

5、 国民身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提高需要生态食材

国民健康,必须从食材抓起,从生产源头抓起,疫情后痛定思痛的思考,必须把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国民健康、经济发展集成为整体方案,并期待就耕育农业和耕育文化、耕育康养来一场全国启蒙。

农业本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健康生存的需要而存在,中国人几千年来就吃自然的食物、天生的食物,现代社会改变了这一切,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健康。在西方主导世界的这几百年,农业则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只要能低成本高产量更赚钱,食物的质量可以放弃,人类的健康可以放弃,这是一条通往人类集体自杀的道路。生态农业是人与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保育,农产品安全营养健康。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呼唤回归,不仅仅是在食品生产和制作技法上的拾遗,更重要的是继承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的尊重,对人伦的尊重,让我们现代人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万物需要和谐共处。

6、 国民精神和心理健康向往耕育田园

耕育田园可以让我们守望乡愁与绿水青山,传承东方文明之根,传承民族的文明基因。耕育文明可以守护土地,保护乡愁,保护乡村,保护神灵,呵护最古老的农耕文化。

疫情期间,困在都市的人们无比向往有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方式,乡村空间大,空气好,粮、油、果、蔬、肉、蛋等食材充足。乡村自给自足社会有利隔离灾情,乡村的低流动性缓冲灾情,随着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农村也变得美丽且宜居。田园生活是一种真实简单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也是汇聚生态生活、农耕体验、自然教育、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活方式。(作者孙建系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