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曾应根:传承厦工精神,再续南极前缘

2020年05月14日 15:29 |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人物名片:曾应根,男,1987年出生,福建三明建宁人,中国第35次和第36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厦工机械师,全国第三届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装载机组别金牌及“个人优胜一等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9年荣获人社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

2017年,工作已满10年的厦门厦工机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厦工”)机械师曾应根练就了一身给装载机“看病”的本领。在师傅们的指导下,第一次出征参加全国第三届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就获得了装载机组别的金牌及“个人优胜一等奖”。

时隔一年,他再次出征,在自己而立之年以南极科考队队员的身份登上了南极冰盖。从2018年11月16日出发到2020年4月22日,历时525天。参与并承担了中山站、泰山站的机械师服务工作。顺利完成了在南极的随队机械维护保障任务,凯旋归厦。

从梦想开始的地方出发

2007年,20岁的曾应根进入厦工工作,这是学习机械制造的他梦寐以求的工作。“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很希望能进入厦工,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曾应根从一名普通装配工开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着自己的本领。机械师的成长,离不开传帮带。“厦工有很多好师傅,跟着他们学习了不少技术。”曾应根常常跟着师傅和师伯师叔们一起到师公盖军衔的课堂听课。    

1995年、1997年、2004年,厦工高级工程师盖军衔三度踏上南极,从事机械保障工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技工的风采。盖军衔一直是他的榜样。

他把学习作为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条件,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比赛苦练技能,向公司名师虚心请教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十年成长,曾应根已习得一身机械维修的好本领。

2017年11月,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机械师选拔的通知来了,曾应根觉得自己准备好了。他说:“作为厦工的一员,想追随前辈盖军衔的脚步,为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作贡献。”

从单位筛选,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重重考核,曾应根经受住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测试,还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条件的测试。“出发前我们还经过各种特训和学习,最远到达哈尔滨参加冬训,模拟南极的生存环境,在雪地里露营。”就这样,一年时间过去了。

2018年11月16日,曾应根带着科考队的使命和任务正式出发。

零下二十多度从夜里维修到凌晨

作为机械师,曾应根在南极科考队中担当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所有车辆的车况稳定和安全。此外,还得负责运送科考人员和各类物资,对外出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等。

在南极冰盖的雪地环境中,牵引车是最重要的车辆,负责拉运各个集装箱。“离开营地后,科考队伍在行进中的吃、住、科研活动等各类行为都得在不同的集装箱内完成,集装箱放在特制的雪橇上,由牵引车辆拉动到不同的地带。”曾应根介绍说,“车子数量不多,需要来回拉运集装箱,损耗较大。”

有一次,科考队从南极泰山站出发后,一辆牵引车的减震器突然坏了,当时面临任务重,物资多,距离远,车辆少的情况,只有马上检修,才不会耽误后面的行程。夜里九点多,曾应根把设备从十几公里外缓缓开回营地,却发现维修库里没有相应配件。他急中生智,提出减震器是橡胶材质,雪地车的履带也是,能不能把较多配件的履带改装成减震器?说干就干。曾应根把履带一片片剪好、叠起,在上面打孔,用长螺丝固定在一起作为减震器。

当天夜里,大家齐心协力,先把设备用吊车吊起来,再由曾应根钻到车架下,躺在雪地里维修更换减震器。他躺在雪地里不断修剪、调整履带的形状,最后塞入车架和车轮间的小洞中。谈起那晚的经历,他记忆犹新:“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感觉钻心挖骨的寒冷,手也冻得麻木了。”

那时南极夜里的平均气温是零下二十几度,大家从晚上九点多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多,才把设备修好。虽然曾应根觉得很累,但是想到第二天的行程能照常进行,心里的石头就落下了。

运送物资难以准点吃饭

12月是南极的夏天,也是开展科考的最佳时机。“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会在这时候给南极中山站运送补给物资,但是“雪龙”号停靠的地方,距中山站还有近40公里远,在陆地上看似不远的距离,换到冰盖上,就变得异常遥远。

“冰盖是运动变化的,随时可能发生破裂,运输物资的车子要来回行驶40公里并非易事。”探路、做好标记、随时观察路线情况,曾应根和队员们必须保持警醒,一旦发现冰盖裂缝,就得立刻调整运输路线保证安全。

连续十几天作业才把货物卸载完,他们每天清晨5点起床,夜里七八点钟休息2小时后,再从晚上10点多干到凌晨1点多收工,忙碌的过程几乎无法准点吃饭。

在南极,曾应根十几天才能用卫星电话和家人报一次平安,每次通话也只能匆匆问个好,虽然牵挂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但他更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和使命,希望自己能成为家人的骄傲,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500多天里,他共维修车辆一百余台次;接送科考队员外出采样两百余次;完成一千七百余吨的物资卸运。被评为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优秀队员”。

盖军衔、曾应根等一代又一代厦工人,为中国南极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传承着工匠精神;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挖掘机、叉车等一代又一代厦工设备,助力南极科考事业,发挥出中国制造的效力。(王星乐)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应根 南极 厦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