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人物

以爱塑人,以诗化魂

——赵明教授讲述与公木先生一起的日子

2020年07月28日 10:24 | 作者:赵明(口述) 谢颖(采访整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浸透真善美的诗篇

作为诗人的公木以铿锵有力的歌词和诗作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其中最广为传唱的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英雄赞歌》《东方红》等。但我在公木先生身边这么久,从来没有听到他对自己这些经典作品说过一句张扬的话。他有军旅生活的体验,怀着献身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抱负到延安,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八路军进行曲》(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他当过战士,对士兵有深厚的感情,对英雄“舍生忘死保和平”的精神更是发自内心地讴歌高唱,把歌声化作号角和战鼓,激励战士们的勇敢无畏,同时也感动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赵明(右)与公木先生在学术会议期间讨论问题



    ▲赵明珍藏的公木先生著作


“文革”中,公木却被停止了“歌唱”,他那如火的激情在冰冷的季节里被深深地埋入地下。但“他(公木)并未变成化石,而是成为可以再燃烧的煤炭”(吴开晋语,见《当代思潮》)。果然,新时期伊始,作为“返青古松”的诗人,公木又归来了。他又发出了热烈的歌唱,《棘之歌》《俳句》《申请》《眼睛》等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此时,由诗人、学者进入晚晴岁月而成为“智者”和哲人的公木,已经经由哲学和历史的反思超越个人苦难,趋于一种恬静平和心态,往事在他眼中,不过是“一本摸索断线了的百科书/一张偿付过了的账单/苦辣酸甜都已综合为平淡”。

对于创作,公木一直都在自我反思,“所有作品,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都有历史的局限,都有历史条件的印痕”,而真善美却是诗的永恒追求。正如他深情指出:“凡是好的诗、真正的艺术,都必然是为美所浸透了的真与善的结晶;凡是好的诗、真正的艺术,总是响彻了为美丽的光辉所彩濯了的真理智慧与善良愿望的合唱。”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他的诗歌总是充满阳光,总是显像到真善美。他用生命光束照亮暗处,用大爱热度温暖他人,以爱塑人,以诗化魂。

教师才是本职

相较于诗人的文艺创作,公木的学者身份和学术成就并没有那么广为人知。公木是一位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的学者,他的本职是教坛的老师、书房里的学者,其学术成就涉及人文与社会科学多个领域。在诗歌创作之外,公木著(撰)有大量的诗歌理论著作,如《公木诗学经典》,收录了诗学理论,还有大量诗评文章。此外,更能体现学术厚度与思想深度的是他在文史哲领域的大量著述,如《〈老子〉校读》《〈老子〉说解》《老庄文集》《中国诗歌史论》《先秦寓言概论》《商颂研究》《周民族史诗》《中国文字学概论》以及百余篇学术论文。特别是他晚年所著的《第三自然界概说》,更是一部积50多年的思考来探索诗、艺术与宗教、哲学、美学、语言奥秘关系的诗学著作,其价值与意义真正了解者并不多。对于这部探骊得珠的集多学科深度揭示诗和艺术真谛的著作,我认为值得相关学者们认真研读和深度讨论,这对当今中国的诗人和艺术家们也会是大开脑洞和得享智慧之美的超级愉悦。

公木先生在学术上还有一件憾事,他生前对兼具深邃哲思与悲悯诗情的《庄子》由衷喜爱和激赏,在审美层面上,甚至超过了对《老子》的兴趣。实际上,具有浓郁诗人气质,想象力超拔瑰奇,行文漫无涯际的庄子,那才是公木的神交和心仪,是他晚年祈向的一个能与前贤共舞遥契的心灵之约。很遗憾,他急于做和必须做的事情太多,他不能推辞的会议也太多,他能放弃自己的热爱,却不能冷却诗人的热肠和对社会的责任。加之主编了由先秦至近现代九卷本的《中国诗歌史论》,跨度之长,体系之大,前所未有。这一浩大学术工程,使进入晚年的公木在完成对《老子》的解读后,未能得偿注“庄”的夙愿。

一系列的学术著作可以看出公木学识渊博,瞻瞩高远,又有深厚的学术功底。重视理论建设,宏观实践和微观功力的结合,现实与历史的交叉关注,就成为他治学的鲜明特色,读他的著作会有一种古今中外贯通交叉之感。

公木经常对人说,写诗对他来说是业余活动,他的本职,一直都是“教师”:从早年在山东省立师范,到延安鲁艺,到东北大学,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东北师大,到降职鞍钢搞职工业余教育,再到上调中国文学讲习所培养专职青年作家,再到划为“右派”下放到东北,最后到吉林大学执教。从青年到老年他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教坛”和“诗苑”,这关联正如他自镌的座右铭“以爱塑人,以诗化魂”。教书育人,于他来说,是身教与言传的高度统一;于学子来说,则是如东风化雨,滋溉芳菲。为人治学完全一体,松柏品格、云水襟怀,是公木先生的一生。正如著名史学家金景芳教授所赞:正直一生,允称人伦师表;诗歌名世,奚止革命辛劳。

编辑:杨岚

01 02

关键词:公木 先生 学术 诗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