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年度慈善捐赠近百亿”如何炼成

2021年01月05日 14:58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地”,广东省深圳市近年来正在打造“慈善之城”,慈善组织蓬勃、有序发展,在慈善领域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

截至2019年10月30日,深圳市社会组织数量达10733家。其中,社会服务机构5715家,社会团体4632家,基金会386家。经认定和登记的慈善组织共261家,总量排名全国前三,其中有65.5%的机构是慈善法实施之后直接登记成为慈善组织的。

2020年12月30日,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在线发布《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对该市慈善事业发展进行总体表述,并从人才、捐赠、脱贫攻坚、志愿服务、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工作服务、社区慈善等多个领域进行系统阐述,“破解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个密码”。

慈善事业飞速发展凸显人人向善氛围

近年来,深圳市的慈善事业逐渐呈现出捐赠渠道多样化、社会组织为主力的特点。2016年,捐赠款物合计超23亿元;2018年,捐赠款物近99亿元。两组数据对比,可见深圳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迅速。另一项可供对比的数据是慈善事业的GDP占比。2016年至2018年,深圳年度捐赠总额占该市GDP的比值分别为0.12%、0.24%、0.41%,人均捐赠额也不断攀升,于2018年达到了人均捐赠额761元的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蓝皮书》认为,这些数据凸显了深圳“人人向善”的氛围。

为了让慈善公益触手可及,深圳市在全市范围内搭建慈善参与平台,市民参与慈善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形式多样的各项慈善活动,如爱心义卖、一元捐、随意捐等方式;二是参与志愿服务,深圳市的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13%;三是参与线上线下慈善募捐。

调研显示,深圳市慈善事业的参与方多元化,包括党组织、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媒体、学界以及公众。深圳市的慈善事业还呈现专业化、生态化、信息化以及社会化的特征。此外,由于深圳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城市区位优势,慈善事业相应地呈现出组织化、社区化、规模化、跨界化的特点。

《蓝皮书》认为,深圳市目前已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慈善文化,“慈善助人”的理念已深入市民之中。

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补充供给及相关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来看,数量不断增长的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为此贡献了重要力量。《蓝皮书》认为,正在兴起的公益慈善组织和基层社区构成了当前社会活力的主要源泉。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战略规划应加强

在慈善捐赠总量不断提高以及公益慈善机构日渐活跃的同时,深圳市正逐步完善慈善事业的政策法规体系。

2016年,慈善法实施以来,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促进其落地。目前该市正在推动与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其重点是完善登记管理制度,此外还将促进慈善信托备案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优化公益慈善发展相关的财税服务。

在完善慈善组织登记与认定制度方面,目前,深圳市认定的慈善组织数量仍然较少,市、区两级社会组织共有10733家,而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只有261家。《蓝皮书》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慈善活动界定存在实践问题;二是慈善组织认定的制度限制大;三是慈善组织制度激励机制不足。

慈善信托方面,2016年慈善法实施以后,深圳市就出现了慈善信托的“抢滩登陆”,慈善信托备案工作有序进行。截至2019年底,该市共备案9单慈善信托,资金累计约1.03亿元。然而,深圳市慈善信托发展还存在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蓝皮书》期待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为慈善信托发展“拆墙松绑”,添加动力。

在优化慈善组织的财税服务方面,深圳市正在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服务平台和非营利组织税务专管员制度,推动出台基金会接收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相关税收优惠细则。

目前,深圳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仍缺乏全市层面的顶层战略规划部署,这导致部门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比如慈善事业的数据、信息的对接与共享仍存在明显的部门壁垒,因而在政府主导方面需要深入探讨。《蓝皮书》期待深圳下一步有更大创新,为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更多成功样本。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慈善 深圳市 组织 慈善事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