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新时代英语人才培养要立足中国立场

2021年09月29日 14:06  |  作者:齐成龙 李杨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无数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中国英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英语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培养出满足新时代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需要的英语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为新时代中国英语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竞争加剧、大国博弈日趋复杂激烈。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在新时代中国发展与民族复兴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中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迫切需要高层次英语人才发出中国声音,掌握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前沿科学和核心技术上,急需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用英语有效交流的高级人才,抢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然而,我国英语教育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英语专业人才不懂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人才不具备英语有效交流能力。为应对这一现象,很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推出了“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但效果不佳。原因有二。一方面,英语专业学生多为文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存在困难;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科技水平长足发展,已经从单纯学习借鉴转变为学创并举和自主创新。仅用英语进行简单、初级的专业信息交流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从事国际政治、外交等事务的英语专业人才,更需要能用英语有效交流的各学科专业人才。

新时代中国英语教育要着力培养各学科专业英语人才。为使各学科专业人才具备有效的英语交流能力,中国英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平衡学科英语和生活英语。受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影响,中国英语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生活英语。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生活英语,既无日常交流的需求,又不能满足日后工作需要,事倍功半。而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学科知识,既能学习语言形式又能丰富知识体系,一举两得。其次,要平衡人文知识和理学知识。目前英语教学存在重文轻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又降低了偏好理科学习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所处年级越高,这一现象越明显,这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背道而驰。因此,中国英语教育要平衡文理知识,面向全体学生。此外,要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并举。功能是形式的目的,形式是功能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颇。只注重语言交际功能,语言形式不准确,只能应付日常交际,无法从事重要社会经济活动和高精尖科学技术工作。相反,语言形式精确,却不能有效交流,亦不能达到新时代中国发展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要语言形式与功能并举,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新时代英语人才培养要为我所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直接存在的。因此,新时代中国英语教育要慎防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让培养出的英语人才真正为我所用。首先,要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意识。可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英语教师的意识形态意识和辨别能力。其次应注意英语教学材料的思想意识形态问题。在教材编制过程中,可加入反映中国思想、文化和生活的英语教学内容;亦可加入思想意识较为中立的学科知识,以此降低对英语原版教材的依赖,有效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借助英语教材渗透中国。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家国情怀、缺乏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人才培养难免落于为人做嫁衣的境地。因此,中国英语教育应增加反映古今中外放弃优厚待遇回国报效、舍生取义之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这样方可保证培养出的英语人才既符合新时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又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终生。

(作者齐成龙为首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李杨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英语 中国 新时代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