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如何为国产医药创新排忧解难?委员专家开出了方子!

——“完善医药创新生态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2年02月15日 20:0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 王慧文 付振强 杨岚 李木元)“国产创新药如何定价才能在让患者可负担的情况下,又能让企业获得适当的利润?”

“国产创新药进得医保却难进医院的问题如何解决?”

“如何完善支付体系,让国产医药创新可持续发展?”

“国产创新药如何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2月12日,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完善医药创新生态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十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发展相关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构建我国创新医药生态系统建言献策,凝集共识。

1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完善医药创新生态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齐波 摄

从研发到临床,国产创新药征途漫漫但未来可期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资本市场的活跃,国产医药创新正步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一些领域从跟跑、并跑开始领跑。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下,我国医药创新特别是生物医药创新在疫情防控、助推经济重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不足8700亿,到2020年,卫生总费首次突破7万亿元,占GDP为7.12%。我国卫生总费用的过快上涨已经对医药创新带来了明显影响。”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原理事长赵平表示,在所有的医疗费用当中,药品费用支出占很大比例。所以必须要靠创新,不能总依赖进口。“我们亟须在药品市场竞争中发挥出中国能量、中国潜力,使中国制药行业早日获得与国家经济实力相符的全球地位。”

“研发一款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医药和医疗器械,要有一个完整的创新链,从而完成从药品到产品的创新转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我们的目标人群是病人,要为病人制造更好更便宜的药品和器械,但是怎样实现又好又便宜,这是一种动态平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药物研发长路漫漫,每一个创新药物的研发都需要十几年、几十年默默无闻、甘愿清贫地奋斗。”全国政协委员、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罗永章结合自身经历表示,无论是国家1.1类生物制品还是三类医疗器械的研发,都比较艰难。他认为,创新医药产品除了研发本身,国内的学术氛围和商业诚信需要改善,要有一个好的舆论导向和司法环境。此外,国家科技评价体系尤其需要改革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看来,新药研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新药研发经费投入巨大、回报慢、风险高,医药企业整体创新力不足、成果转化技术不成熟,人才短缺等都成为国产医药创新发展的“绊脚石”。

对此,顾建文建议,要加大国产医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加快信息技术和医药创新的融合,提前测算药品使用率;优化高校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培育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吸引留住海外人才。“此外,结合‘十四五’规划,加大高层级政策扶持力度,站在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角度,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生态进入一个新阶段。”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会长宋瑞霖认为,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产创新药的春天确实来了,但不是每天都是艳阳天,经常出现阴云密布天气,中国医药创新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个主要挑战是国家创新战略的目标是清晰的,但整个国家战略在部门实施当中出现了区段化。如以保基本为目标的医保政策,与现在正在爬坡的中国医药创新的相融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宋瑞霖建议,要有全链条的思考。药监改革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效引导医药创新,真正与需求相匹配。同时,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创新药评估体系,给予创新更多发展空间。

微信图片_20220215192713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完善医药创新生态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座谈会现场。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齐波 摄

完善定价机制,不让国产创新药输在价格起跑线上

业界普遍认为,创新药能否进入基本医保目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药物的生死。

与会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目前的创新药医保定价偏低,有些药物定价只相当于同类国外产品在欧美价格的十分之一,有些甚至低至百分之五左右。在这一基准下,本土创新药企在出海时会遇到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中国市场是始发地,过低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创新药的海外定价。这也将制约创新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PD-1产品为例,目前国外市场的年治疗费为一百多万人民币,如果国内定价能做到20%-30%左右,就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中国老百姓的可获得性得到提高,也能让中国创新药企业获得发展空间,提高到国外做临床试验和跨适应症研究的可能性,确保企业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这对国产创新药发展是个巨大契机。

一些医药企业认为,国家药品集采和医保谈判导致药品价格偏低,影响了企业创新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认为,既往“回扣”竞争模式,不仅破坏了医药市场秩序,也影响到企业创新动力。集采是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并创造了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方面,企业只有创新才能获得更高收益,另一方面,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可腾出医保基金空间纳入创新药。但集采是一项创新性探索,需要不断完善集采规则,避免因过度竞争导致价格过低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在临床价值支付状态下,国产创新药国内市场的价格直接影响着国际定价,一旦在国际上丧失价格话语权,我们就输在了价格的起跑线上。”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表示,包括欧盟的一些成员国,他们的药品价格是参考价,这个参考价的选定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医药的产业规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医疗保险模式等多个影响因素形成的。“未来中国有了定价话语权以后,一定是域外典型国家参考,而且我们价格的形成一定会影响到国际价格。”

“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是加速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呼吁,建立基于药物经济学的药品定价机制,逐步形成本土创新药优先的采购模式,完善多层次医保支付体系。

“创新产品上市后都寄希望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可基本医疗保险所能承受的额度是有限的。”邵蓉认为,基本医疗保险核心功能是保基本,用最少的钱办最好最大的事,但是它的延伸功能中包含着创新和产业发展。如果仅仅聚焦核心功能,而不去关注创新者的积极性和未来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患者的权益保障很难持续。

不要让创新药卡在进医院这“最后一公里”上

“创新药进得了医保,却难进医院!”业界一直存在这样的声音。

“进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大概只有不到30%能进入医院。这意味着不少创新药品可能在‘最后一公里’被堵住了。”宋瑞霖表示,在新药上市显著提速之后,确保创新药物更快地惠及更多患者、提高医疗效果是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宋瑞霖看来,医药机构的“一品两规”制度用意是好的,但某些情况下限制了医院采购药品的范围,在客观上反倒抑制了创新。“国产创新药一年的批准达到20个左右,能不能一经批准后就可以到医疗机构去临床使用?”

“医院也有自己的难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说,现在药品是零加成,对所有药品的费用占比有严格的限制,创新药多数还是偏贵的药,当创新药的占比加大,医院整个药费的额度就会受限,因此在政策上应重点考虑这个问题。

“目前医保报销的药品,保的都是基本医疗,商业健康险很多时候是被忽略的。”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认为,国产特效药价格高的困局主要在于多元支付机制的不完善。她表示,随着基本医保范围的不断扩大,财政的压力也在加大。“在多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商业健康险确实到了要发力的程度。”

如何完善创新药的支付体系?邵蓉认为,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嫁接大病保险和其他的补充保险,可以解决一点问题。商业保险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病人真实的临床数据,不敢介入。目前对创新药比较有激励性的是各地在探索的惠民保。患者有病了还可以继续保,并且今年我不保,明年我可以重新保,它的发展在现在条件下更具引导意义,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

国产创新医药走出去靠质量,也要靠体量

不仅是面对国内患者,如何加速国产创新药“走出去”,也是行业内的热点话题。

当前,我国药品注册审批程序中关于“新药申请”的定义已由此前的“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就是全球性,没有仿制,改良型是第二类。这说明我们已经开始和国际接轨,在批的国内创新药在全球都是同一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介绍。

“医药走出去,药比医更难。服务‘一带一路’要靠什么?首先要靠质量!这个‘质量’不仅局限于药品本身,还应放眼整个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说。

除了质量,董小平认为,创新药物走出去还要靠“体量”。“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外的医药公司有多少家,国外的疫苗公司有几个,而我们的疫苗公司有多少个。一个流感疫苗,国外就那么几家公司,我们20来家。没有体量,你想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难,即使进了,你只能进入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小的领域,长期不了。”

“国产创新药必须拥有全球视角,从临床试验初期,就应充分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全局,同步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岳秉飞说。

“要鼓励民营企业和学术团体先行先试,探索合作的可能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原主任张澍介绍,正是在各个国家学术团体的交流交往中,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医药创新上的差距,也开始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这对于推动我国医药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

岳秉飞还建议,国产创新药走出去,可以搭上中国疫苗这条路子。随着海外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疫苗和核酸检测试剂予以高度评价,也为国产创新药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攒下了好的口碑。

“医药企业走出去绝对不是简单的买卖问题,而是全方位理念重塑的问题。”董小平补充道,国产创新医药走出去要加强双边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跟公共卫生或者是跟普通的医疗比,国产创新药走出去的路要长一些,要有耐心。”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国产医药创新 委员 专家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