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装备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有待提升,要进一步加大国产农机装备研发和生产投入。建议设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专项资金,组建农业、环保、装备等联合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制定秸秆利用农机装备生产国家标准,提升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秸秆综合利用类农机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详细]

夯实秸秆变废为宝的科技支撑

“在秸秆还田作业时,还多少、还多深、还多久等方面,仍然凭经验、靠感觉。”7月7日,全国政协召开的“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杨健常委一语道出了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短板———关键技术较滞后。[详细]

秸秆找“出路” 先要“运出来”

“大多数农民并不愿意秸秆还田,一是还田给下茬作物播种出苗造成困难导致减产;二是还田需要粉碎深耕,增加农机作业成本。”之所以不能不考虑“运出来”的问题,在农业专家尚勋武常委看来,是因为秸秆还田并不是秸秆利用的最佳出路。虽然,从调研来看,秸秆还田仍然占秸秆利用的相当比重。[详细]

小秸秆“身体”里蕴含的大理念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总量近9亿吨,但秸秆问题依然不是大家眼中的热门话题。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秸秆不能烧”,但对秸秆烧了的后果并没有清晰明确认知。另一方面,秸秆问题“发源”于农村和田地,困扰并不集中在更有话语权的城市人身上,所以秸秆问题仿佛成了小问题。[详细]

秸秆综合利用的“账本”

如果说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账本”,那么“经济账”是很重要的一笔。但仅仅算“经济账”不行,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就是“公益账”、“绿色账。”这些无形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详细]

破解秸秆难题: 既需“开流” 也要“控源”

“建议将作物矮化育种等品种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等纳入国家科技专项。”代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台盟中央联合调研组发言的杨健常委也同样提到了控制总量的问题。他建议,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在提高农作物经济系数,减少秸秆产出量的同时,扩大秸秆利用总量。[详细]

委员呼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不能把板子打在农民身上”,会上,孙宝启委员说,焚烧造成污染不是农民有意为之,这只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政府应该多作为,多承担责任。对此,江利平委员建议政府调整惠农补贴政策,把农机秸秆粉碎还田补贴纳入其中,按“谁还田、补给谁”的原则,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详细]

全国政协“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7月7日,全国政协就“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们与来自地方的企业代表总结问题与困难、梳理思路和对策,相关部委介绍情况、积极回应,一场关注秸秆利用本身,同时着眼政策、科技、产业、绿色与发展长远的协商座谈就此展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