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如何正确看待GDP?

GDP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GDP也是不行的

2014年02月17日 09:43 | 作者:杜海涛 成慧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从经济现实看

  要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增速就不能低于一定的“底线”。不唯GDP,不是不要GDP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增速就不能低于一定的“底线”。没有一定的增速,很难把经济工作搞好。

  这是保就业的需要。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概能创造130万甚至15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现阶段我国保就业、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GDP增速就不能低于7.2%。

   这是调结构的需要。张立群认为,只有GDP增速保持在7%—8%之间,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快速推进,人力、资金、技术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有利 于各方面用更多的精力来调整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加强节能环保,提高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这是促稳定的 需要。如果经济活跃度过低,会带来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裁减员工、投资减少。此外,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2013年我国 银行不良资产率出现反弹,接近1%的水平。根据测算,如果2014年经济运行平稳,GDP增速保持在7.5%,银行不良资产率将保持在1%—1.2%之 间;如果宏观经济走势向下,则可能会突破1.5%。所以,应当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主动权。

  这也是增信心的需要。“经济一旦失速,进入惯性下滑轨道,信心缺失与经济下滑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基本面将受到巨大伤害,重启的难度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王一鸣坦言。

  不唯GDP,不是不要GDP。我们要摆正GDP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认识GDP,那种盲目追求GDP或认为GDP无用的片面性、绝对化观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编辑:于玮琳

01 02 03

关键词:gdp 经济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