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货币政策定向微调或成常态

2014年04月21日 11:02 | 作者:陈果静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在市场流动性并不紧张之时,如果再度释放较多流动性,将难以达到调结构、促改革的目的。当前,通过更加精准的手段定向微调而非全面刺激,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近期,对于是否需要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讨论十分热烈,反映在货币政策领域则是对是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分歧。

  博鳌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若经济增速过于偏离政府的目标水平,央行或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经济。这意味着,只要通胀水平不显著高于预期,经济增速和新增就业等不低于预期,货币政策就不会转向。

  当下来看,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同时控通胀、防风险的多重目标。虽然一季度货币信贷数据出现回落,但结合经济增速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在市场担忧经济偏冷,甚至出现唱空言论之时,7.4%仍在年度预期目标范围内,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并没有碰触采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一系列有宽松信号政策的底线。

  盯住多重目标的货币政策不能“下猛药”。在市场流动性并不紧张之时,如果再度释放较多流动性,将难以达到调结构、促改革的目的——全面宽松难以控制资金的流向,并极容易引发融资刚性部门杠杆率的进一步攀升。

  当前,通过更加精准的手段定向微调而非全面刺激,是中国经济“三期”叠加阶段的当务之急,有利于经济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更多采取定向微调的策略。如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定向降准”;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采取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和降低再贷款利率等。这有利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不容低估。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来看,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3%,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2.4%,走势虽然平稳,却反映出总需求偏弱。此外,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已经连续25个月同比负增长;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都表明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金融领域的表现是风险上升。信贷大幅扩张带来的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坏账”有增加的趋势,表外融资的风险也在上升,这对货币政策同样是一大挑战。

  在定向微调的同时,还需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特别是控制影子银行扩张。影子银行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在占用较多金融资源的同时,扩张过快会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控制影子银行规模,才有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引入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可能。可喜的是,从一季度数据看,表外融资规模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显示出宏观审慎管理的效果已经有所显现,影子银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从后期来看,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上定向发力可能成为常态。此外,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也将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护航。

 

编辑:罗韦

关键词:经济 政策 货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