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理论头条理论头条

充分发挥港澳委员及界别的作用

2014年05月23日 16:16 | 作者:王珺 |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分享到: 

  王珺:充分发挥港澳委员及界别的作用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重大崭新课题,人民政协港澳工作在这项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政协34个界别内,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与其他32个界别相比,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其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及为之服务的方式也有特殊性。

  一

  港澳人士参加全国政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六届(1983年)以前,港澳人士以个人身份获邀参加全国政协。这时期港澳委员均安排在特邀界。他们人数不多,主要是一批“老爱国”。

  第二阶段是六届(1983年)至九届(1998年),回归过渡期和港澳同胞成建制参与国家事务的准备期。1982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开始谈判,1984年签署谈判协议,1985年过渡期正式开始。人民政协及时适应和体现形势发展需要,六届开始,全国政协设立“港澳同胞界”,1988年八届时分设“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两个界别;港澳委员人数逐步增多,从六届44人增至八届98人。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第九届全国政协开始至现在。人民政协成为港澳人士参与国家事务主要平台。香港、澳门先后回归,成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港澳委员成建制、成规模代表两个特区参与国家事务,履行职责,成为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政治群体。

  在这期间,全国政协相关界别更名为“特邀香港人士”和“特邀澳门人士”。委员规模也创下新高。十一届235人、十二届244人,是有史以来最多的。十届、十一届期间,香港特区首届特首董建华先生,澳门特区首届特首何厚铧先生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开历史先河。

  回归前,在港英、澳萄时代,港澳委员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参加政协,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的感召。他们对国家的情怀和担当弥足珍贵,可敬可赞。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港澳 委员 人民政协 全国政协 回归

更多

更多